“小假发”带动“大产业” 青岛即墨、定西漳县探索东西协作新路径

aaron 18 0

  青岛市即墨区派驻漳县挂职干部组通过乡镇结对、村村结对、村企结对、社会组织结对等多种形式,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加强与漳县结对帮扶,截至2022年10月中旬,即墨区社会力量捐赠漳县资金和物资共计517.14万元。其中,投入60万元打造的“青岛即墨-定西漳县假发制作劳务培训输转基地”,目前已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300人,有独立钩织能力的工人达260人,其中脱贫人口52人,人均月工资2000-3000元,有效带动了产业培育和群众增收,探索出了东西协作的新路径。

  漳县地处甘肃省定西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外出务工、进城打工、考入大学的农村人越来越多,大量妇女留守在家照看孩子,或者跟随孩子进城陪读,成为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压力较大。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即墨区派驻漳县挂职干部组秉承东西协作产业帮扶与技术支撑理念,深入调研、多方协调,引入具有上手快、易操作、工作灵活等特点的假发钩织加工产业,以漳县贵发工艺品有限公司为载体,由青岛即发集团免费派遣专业培训人员来漳县开展假发钩织技能培训,有效带动留守妇女、陪读妈妈就业增收,探索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中介服务、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的东西协作助农增收、培育产业的标杆。

  “漳县姐妹手工活之家”假发钩织合作社负责人是山东荷泽人,在老家时从事过假发钩织工作,嫁到漳县后,教会了十几个人,后来成立了合作社,但因假发钩织技术单一落后,只能从次级承包商承接一点订单,同时因订单不稳定,经常停工,人均月收入不足900元,合作社也常年亏损。虽然漳县有这样的企业,但带动产业和群众增收作用不够明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经即墨区派驻漳县挂职干部组积极对接,为青岛即发集团与本地假发钩织合作社“联姻”,于今年3月成立漳县贵发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假发钩织技能培训,每月可培训工人200-300人,如果掌握钩织技能的工人达1000人以上,青岛即发集团将在漳县正式设厂进行假发生产加工。目前,公司现有从业人员260余人,其中漳县县城现有220人、新寺镇分店有40人,从业人员除4名残疾人员、52名脱贫人口外,其余多为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在漳县贵发工艺品有限公司上班的陪读妈妈张春芳高兴地说:“想不到在县城随娃娃陪读的同时还有班上,给孩子做饭与赚钱两不误”。

  漳县假发钩织培训工作开展一年多以来,已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300人,既免费教授假发钩织技术,还对满勤满工的参训人员进行奖补。参训人员学成后,还可以提供灵活工作方式,不受地点约束,提供原材料在家就能“上班”,确保常年有活可干。同时,工钱现结、节假日休息等各种福利待遇,也提高了她们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抓孩子教育与就地就近就业“统筹难”的问题,留守妇女和陪读妈妈从一开始的“不认同”到现在的“争着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广大妇女“足不出户”就有了“摇钱树”。目前,有独立钩织能力的工人已达260人,人均工资2000-3000元。留守妇女杨宝华表示,“我以前每天在家带孩子,既没收入又感到压抑,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假发制作工人’,只要肯出力,月工资可以达到3000余元。”

  2022年9月16日,山东省挂职干部工作组莅临漳县贵发工艺品有限公司调研时,对漳县开展的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并决定给予省级东西协作资金10万元支持,加之青岛市即墨区组织商贸城投资有限公司、汽车城,蓝谷高新区等社会帮扶资金60万元,共同建设“青岛即墨-定西漳县假发制作劳务培训输转基地”,推动假发钩织培训工作开展,带动辐射漳县及周边县市。

  漳县贵发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之初,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少。经即墨区派驻漳县挂职干部组协调,依托青岛即发集团的优势资源,在漳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司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困难:一方面,因为工人年龄问题,尚未能掌握更高级的钩织手法,目前钩织的产品相对单一;另一方面,虽然在漳县内有了一定影响力,但前来参培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年龄相对较高;再一方面,自身资金能力不足,对参训人员奖补不够,人员积极性不高。这些困难和问题,成为制约产业持续壮大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即墨区派驻漳县挂职干部组和漳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谋划、整合资源、共同推动,争取省市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并通过青岛即发集团提高培训师资技术支持,加大培训力度,实行以工代训,促进劳动力输转就业逐年递增。同时,全力打造青岛即墨-定西漳县假发制作劳务培训输转基地,通过东西协作联动、出台专门政策、安排专项资金等方式,推广“小假发带动大增收”产业发展模式,引导更多的农村劳动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逐步向“技能型”“质量品牌型”转变,实现产业做大做强、群众增收致富。(李杰)

标签: #“小假发”带动“大产业”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