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百度解释是住所,房屋,后来衍生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才是家。看完《国际市场》后,对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部片子说家是由一个“主心骨”的人物,支撑着所爱的人们,引领着大家一起去更好的生活,“家”的概念其实是一种传承。“家‘有时是个太庞大的字,与渺小的个人选择相矛盾,也正是这些矛盾让我们看到小人物们在庞大的历史背景之下是如何历经酸甜苦辣撑起一个家。
《国际市场》是一部韩国影片,获得了第36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受欢迎电影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在朝鲜战争期间,因为战争而导致一个家庭生离死别的故事。尹德秀一家5口人,在登船时因为妹妹没上船,爸爸决定下船去寻找,并交代德秀,去釜山的“国际市场”找开店的姑姑,在那里碰面,作为家里的大哥哥,以后就是家里的家长,要照顾好妈妈和弟弟妹妹们。影片片名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讲述一个华尔街的精英故事,但实际上它用战争的大背景讲述了一群小人物,在漫长的岁月里如何去好好地追求生活。整部影片不过分描述苦难也不渲染悲伤,相反用最平常日子里发生的琐碎小事去描述人如何面临选择以及如何去面对酸甜苦辣的生活。
影片开篇是一只飞舞的蝴蝶带领观众将“国际市场”游览了一遍,展现了尹德秀在这里生活了一生的痕迹。阳台上,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随意又浪漫的聊梦想。尹德秀说,梦想是当船长。
那个梦想是什么时候有的呢?是因为战乱登船时搞丢了妹妹,爸爸去寻找,结果船开动了,一家人分别的时候,就想着,如果自己是船长,那么就可以去控制开船时间,再多等等吧?
可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答应爸爸,照顾好家人,做家里的家长。影片里尹德秀面临过两次很“痛”的很重大的人生选择。第一次是因为要供考上首尔大学的弟弟读书,他选择去西德当矿工,第二次是因为买下姑姑的当铺而妹妹要结婚资金不宽裕,他选择去参加越南战争,导演对整部片子的细节刻画相当用心。两次做选择时,都响起了国歌。历史背景下的选择,用国歌来隐喻尹德秀做决定的决心。当面试西德矿工,面试官质疑他时,国歌突然响起,突兀又好笑,所有人被氛围影响全体敬礼,体现了某种坚定的决心。当面对老婆的阻拦,让德秀为自己而活不要去参战时,国歌突然想起,德秀的老婆也被迫跟着敬礼。
为什么说是艰难的两次选择呢?第一次在西德,因为矿难他为救朋友,差点牺牲,第二次在越南,因为救一个落水的小女孩,他一条腿被枪打断。明明可以不去,那时两次国歌响起,是不是也是某种警示,是在发出危险信号。
为了家人们,尹德秀在生活里挣扎,不敢松懈。如果可以让家人过的好一点,那么就让我,身为长男的“家长”来支撑。
生活很苦,如果只有苦,那苦就会让人丧失动力,生活太懂人心,它在苦里会给你投递“酸甜”,让你难受却又舍不得恨它。在西德时,尹德秀邂逅了作为长女来这做护士的英子。德秀跟英子说,不要一个人哭,两个人一起哭,就不孤单,相互陪伴吧。矿难发生,也是英子执意请求救人打动了所有人,才得以将德秀从矿难中救出。尹德秀收获的爱情是那种患难之交,生死相许的。
如果说娶妻生子,家人都过上了好的生活,那么唯一的遗憾,就是为生活做出这么多努力后还埋藏在心里的结:没有找回当年失散的家人。战争结束多年之后,电视台开始为当年走散的人寻找家人,德秀上电视参加节目,一次次失望后,终于找到了曾经的妹妹。他知道妹妹当年走散后被带到孤儿院之后被领养到美国,已经结婚生子,生活幸福。家的温暖就是不论发生什么,大家都可以聚集小小的力量去抵抗,这些生活之幸也实实在在。
片中不乏关于家庭牺牲与自我成全问题的讨论。在去西德前,朋友问德秀,你就不上学了吗?去越南前,妻子问德秀,你有考虑过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小家庭吗?孩子们成年后,问已经年迈的德秀,为什么死守已经跟不上潮流的国际市场店铺?
就如同影片前半部分一个片段,电视上播放停战消息的时候,大人都围在电视前,小孩们因为一块巧克力撕扯,彼此互相背对。大家关注远处的宏大命题,而发生在眼前的“战争”,人们视而不见。彼此都有着各自在乎的事情和各自需要经历的事情。
影片最后一幕,家人们在客厅嬉闹,已经白发苍苍的德秀回到房间,哭着说,“爸爸,我活的真的很辛苦”。德秀完成了爸爸曾经交代的任务,努力的撑起了一个美好的大家庭,他没有当真正的船长,但他成为了整个“家”的“船长”。他经历的那些苦难,幸好子女们不用经历。最后德秀决定将国际市场的店铺卖掉,他也终于可以卸下压力,去拥抱那个“轻松”的自我了。
如果要用一句话评论这部片子,或许可以调侃说《国际市场》这个“巨大的”片名,偏偏讲了个小小的千千万万个你我酸甜苦辣道缩影的小故事。
标签: #看懂了84分的《国际市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