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权运动开拓者以人道主义奉行一生不愧为民国第一奇女子

aaron 15 0

  吕碧城出生于安徽旌德的一户书香门第,父亲是光绪年间的进士,文学和艺术造诣极高。自小受到父亲亲自培养的吕碧城,五岁能作诗,七岁能作画,再加上小时候的她长得精致可爱,所以从小到大,她总是最受人重视的那一个。

  但命运往往是无法预料的,12岁时父亲骤然病逝,母亲独自领着四个女儿生活得十分艰难,再加上狼子野心的族人,暗中谋划着要侵吞她们的家产,原本有婚约的未婚夫,也在此时背弃了婚约。

  屋漏偏逢连夜雨,母家的舅舅行事极为保守,容不下新思想的行事风格,但此时的吕碧城早受新思想的影响而极度渴望自由,舅舅不但极力阻止甚至还骂她没有女德,她天生心气就很高,又怎么能忍受这样的侮辱,一气之下竟决定离家出走。

  身无分文,没有行装,那便只能积极自救,自幼累积的文学底蕴就成了吕碧城的救命稻草。她决定向舅父秘书的夫人寻求救助,而那位夫人正好住在《大公报》的报社里,报社总编看到吕碧城的求救信,对吕碧城的文采和胆识大为赞赏,欣然决定聘用她为报社的第一名女主编。

  成为主编只是吕碧城在旧社会引起的第一个小小涟漪,她本来就心系社会女性的命运,认为女性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这下她更是在伯乐主编的庇佑下,积极以西方天赋人权为武器,在《大公报》中努力批判那些,把女权之说当做洪水猛兽的维护旧礼法人士。

  吕碧城不仅在报上痛斥旧社会对妇女的压迫,还在报中连续撰写刊登了众多鼓吹女子解放与宣传女子教育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她号召社会兴办女学,给予女子受教育的机会。

  而要开化民智重塑思想最要紧的是从女性身上切入,她认为,女性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孩子是民族的未来,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自然可以养育出更加优秀的子孙后辈。

  她还认为,女性只有多接受先进思想的教育才能深刻认识到,女性并不是只作为男性的附属品而存在,只有破除禁锢思想的“三纲五常”,实现男女平等,社会才能进步,才能和谐。

  作为第一个在公众场合大谈女权运动的女性,吕碧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呐喊驰骋,她毫不畏惧地释放自己的率真才气,被新女性们极力向往和倾慕,也正是从此时开始,吕碧城在文坛上声名鹊起,走上了自主的独立女性之路。

  有了名气就有了底气,吕碧城认为仅凭报纸宣扬女权运动还不足够,于是决意创办女子公学,并把兴女学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她开始活跃于天津的知识阶层,向一众津门名流寻求支持和帮助。

  因著有《天演论》而被外界所推崇的严复更是格外赏识她,不仅收她为女弟子,还把她引荐给袁世凯,袁世凯也非常赞成吕碧城的想法,力排众议任命她为“北洋女子公学”的总教习。

  多亏了诸如严复、傅增湘等诸多在学术界颇有建树的学士们倾力帮助,女子公学终于顺利在天津成立,为晚清女子教育事业带来了新风气。

  这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女子学校,吕碧城提出教育方向,要求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特别是在德方面,她一直觉得,女德只是男子为了自己的便利用来约束女性的无意义的规矩,女子并不是男子的附庸,这世间的男性女性都是平等的,各自有各自的存在意义,谈女德或男德都是虚伪至极的。

  到了1906年,“北洋女子公学”决定扩招学生并增设师范科,于是“北洋女子师范学堂”终于成型。吕碧城这几年不仅把女学办得红红火火,还对着女权运动不断深入探索,甚至在外界有了个“北洋女学界的哥伦布”的称号。

  凭借着自身优异的文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再加上累积的社会声誉,年仅23岁的吕碧城,被任命为“北洋女子师范学堂”校长。

  在上海,吕碧城与外商合办贸易赚得盆满钵满。以现代的说法,她就是一位妥妥的白富美。民国时期的文人骚客骨子里本就充满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面对这样一位有思想有实力的优秀女性,追求她的狂蜂浪蝶自然也少不了。

  不过她深刻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在当时社会中的名流们,唯一合她心意的好男儿只有梁启超,但人家早有妻儿。作为一名宣扬女权运动的新女性,她自然是不屑去做那坏人家庭的违心事。

  于是特立独行的她,又诞生了为旧社会不能忍的新想法,我自己衣食不缺还可以用文学自娱自乐,没必要去强求姻缘。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学习之余她还玩起了奢华游,在环游西方诸国时,吃最贵的餐厅,住最奢华的酒店,玩最有名的景点。让人不禁想到现如今的网红不就流行到国外旅游拍照再发圈打卡吗!

  在现代社会这样潮流的事,竟然是人家早在百年前就玩过了的,细算起来,可以说吕碧城算得上是网红鼻祖了吧!

  在美国纽约有一家极为豪华的酒店,房租高得美国人自己都望洋兴叹,可吕碧城却不以为然,大手一挥,包下一间房痛痛快快住了几个月。她这豪气的做派,震惊了欧美名流的社交场,搞得大家都以为她是哪个东方国家来的公主。

  有一天发烧的她,看到酒店里来来往往的客人,忽然想到自己不就像“如一粟飘在沧海,也不知道生存的意义何在”。本来人在生病时心身都会极为脆弱,再加上此时的她又孤身一人无亲无故身处异国,三重压力下,吕碧城的思想突然变得更加沉静了。

  在那个觉醒年代,她尚且能做到拨开迷雾改变自己,还改变了身边人和千千万万个女性同胞,为女性的觉醒播下了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如今在看遍喧嚣繁华后,吕碧城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为了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她加入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成为中国第一位动物保护主义者。

  在感受过西方平等的观念后,吕碧城又以中国仁义精神中同情万物的气质为根基,构建了以“护生”为核心的动物保护理念。为了宣传动物保护运动,她出版著作《欧美之光》以传播其保护动物理念,还呼吁建立中国的动物保护协会。

  然而那个时候的社会对待动物是极其残忍粗暴的,大家都不觉得动物有任何的保护价值,认为吕碧城是洋墨水喝多了,回来中国装模作样展示自己的高格调,更有一大批人在街巷小报里评论她为“哗众取宠”。

  尽管她一直很努力去做,但保护动物的理念始终不能广泛传播,她所提出的关于保护动物的诸多设想也未能成功,这也成了她晚年的一大遗憾。

  吕碧城终生未嫁,以文笔为侣。晚年更是舍弃荤腥,皈依佛门,专心从事用英文译释佛经,弘扬佛教的事业,并不断提倡人道主义,宣讲动物保护的理念。

  辞世前,她心里所想的仍是泽及动物,于是又做出一项破格行为,让友人将她火化后的骨灰揉为面丸,撒入大海给养鱼类。

  明明家财万贯,吕碧城却选择不带走一物,捐赠了毕生家业,只留下了众多诗词,后人便只好将她毕生所作合刊为《梦雨天华室丛书》以示纪念。

  从旧社会的官家小姐,到宣扬女权运动的女主编,从传授新思想的女校长,到家财万贯的女商人,吕碧城的一生几起几落,却依旧波澜不惊。人世间的繁华和富贵,名利和地位她全体验过了,但一颗赤子之心却从未舍弃。

  这就是吕碧城,她的身上笼罩着无数让人惊异的光环,毕生坚持精神独立,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蒿人”就是这位风华绝代的奇女子最好的写照!

标签: #中国女权运动开拓者以人道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