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个名字拯救整个公众号给你讲几个真实案例

aaron 14 0

  成了各账号涨粉“改命”的救命稻草,9天内,超过805个公众号扎堆更名。自媒体对“更名”的狂热不无道理。在不做任何推广的情况下,一个好名字不仅能

  用户接触公众号首先注意到的是其名称,想要在第一时间引起用户注意就得制造关联,让用户有种“这个号就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感觉。

  一号专注亚文化、人物领域,虽然用户粘性很高,但选题范围太窄;更名“谈心社”后成功出圈,打入年轻群体,slogan改为“这是20多岁年轻人谈心的地方”。“谈心”二字不仅显示出账号的情感定位,也拉近了读者距离。更名后,“谈心社”

  的成功难以复制,账号负责人李子木多次强调“改名(对账号逆袭)起了很大作用”。“少女兔”最早叫

  ,辨识度不高;一番调研后,该号决定用“兔子”和“青蛙”作为其内容的IP形象,先后更名“蛙哥漫画”“兔姐漫画”,但广告收入仍没有太大起色。2017年6月,该号淡化“漫画”标签,将目标用户扩大到

  “SUV”的标签提高了账号的辨识度和搜索率,该号单篇阅读量上涨2.2W+,跻身新榜500强。

  的方式就很讨巧。比如,搜索“动漫”,名称中含有“动漫”二字的公众号排序靠前,可以获得较高曝光率。

  原名“每日好书推荐”,改名后粉丝数暴涨。旧名称较长且没有特色;新名称简洁明确,降低了记忆成本。“十点”二字有利于

  ,“读书”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好书”,这就增加了搜索概率。在微信中搜索“读书”,排在榜首的就是该公众号。

  (原名“每天学点育儿知识”),相比“育儿”,“妈妈”二字适用范围更广,被搜索的几率更大。更名后,该号单篇阅读量涨幅最高40W。

  等KOL类型;“一禅小和尚”等人格化IP类型……“菜菜美食日记”和“格十三”证明了人格化IP名称有何魅力。

  (原名“每日菜谱”)利用“达人菜菜”的形象,将公众号属性人格化,提高了辨识度。该号在新榜的美食分类榜单下长居前三名。

  最初名为“格十三物”,取自“格物致知”。早期公众号中充斥着文艺、天马行空的内容,阅读量最高(将近1000)的一篇文章名为《为什么大画家都爱画裸体美女》,给人的感觉很不接地气。利用上海人

  的形象改名为“格十三”后,该号“花季妇女”的标签被突出,亲切感和个性化提升,相继产出《一中年妇女正在从朋友圈消失》《每个中年土豪,都在悄悄吃土》系列爆文。想提高公号的传播范围,名称就得

  。用户很难准确记忆“奔波儿灞与灞波儿奔”?“奥林巴斯OMD新摄会”,相比之下,“一条”“二更”“果壳”“冷兔”就容易得多。账号名称中如果使用

  ,用户稍不注意就会混淆,比如“罗辑思维”“老金扯谈”;“插坐学院”经常被读者记错,索性将错就错,改名“插座学院”。此外,

  (用户不认识也不懂,当然不想打开)。还有一部分公众号名字很普通,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比如

  塑造一个失眠者者聚集地的故事场景,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周末去哪玩”从特定场景出发,唤醒用户需求,提高了用户搜索相关信息的效率。

  半年涨粉千万的报道一出,各种“睡前一起夜听”“睡前陪你夜听”(这两个账号现在已经做到新榜500强)的账号纷纷涌现,无论是名称还是账号logo都在对标“夜听”。

  。这段时间综艺《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很火,就出现了很多以此命名的公众号。很多公众号深耕内容、用心维护粉丝,阅读量却始终不见起色,

标签: #改个名字拯救整个公众号给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