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报告

aaron 15 0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深以及老年人口数量的剧增,失能老人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失能老人问题是近几年来不断突显出来的一个社会问题,尤其是失能老人自身的特殊状况,因此如何对失能老人群体展开有效的照护服务是解决失能老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根据2016年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约为4063万,约占老年人口的18.3%。如此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人口必定会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照顾好失能老人关系着家庭成员的日常学习工作能否顺利进行,而家庭成员的工作学习是否顺利又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因此解决好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是促进发展的关键点。

  中国先贤教导我们的祖先:父母在,不远游。这是流行于农业社会家庭养老文化。传统文化往往有其穿透历史烟云的核心价值,这就是古今不变的对父母的敬爱。在少子高龄化和独子老龄化时代,“父母在不远游”出现了新的含义。

  家庭实际上是一个亲属网络,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当今社会,网络家庭日趋普遍,更需要建设好子家庭和母家庭的关系。但实际上,由于子女的工作经济压力巨大,根本没有时间跟老人长时间的在一起,所以,有心尽孝却没有时间,等到子欲孝而亲不待是现在大部分家庭面临的尴尬局面。更有甚至80后的年轻人跟老人沟通的话题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80、90后的独生子女们要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子女照顾两个老人,在外工作的子女没有时间回家照顾老人。越来越多的老人要孤独终老,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将黯然度过下半生。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展居家养老便捷服务。地方**要支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满足老年人各种服务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要通过制定扶持政策措施,积极培育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规范化、个性化服务。要支持社区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引入社会组织和家政、物业等企业,兴办或运营老年供餐、社区日间照料、老年活动中心等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项目。发展老年人文体娱乐服务。地方**要支持社区利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并发挥群众组织和个人积极性。鼓励专业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地方**要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真正做到线上数据需求的收集管理,线下针对协助性照护。整合共享全社区和子女共同参与到养老尽孝中来。

  我们**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那样由**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是建立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基础之上的以**制度、政策法规管理为保证,以居家养老为形式,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利用社区服务网络资源与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将社区服务深入到老人家庭,为老人提供各种类型的福利服务,是社区服务和家庭养老相结合的现代养老方式。失能老人因其身体和心理原因,适宜在熟悉的环境下利用社会资源对其开展服务。

  但就现有情况而言,城市当中很大一部分的社区在最初的用地规划当中并没有预留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日间照料站的空间,导致无法在社区内投入相应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失能老人的日间照护康复需求,这种现象在老旧小区尤为严重。

  很多居住于老旧小区的老人在身体失能后由于社区不具备养护功能,只能由自己的子女来照顾,造成“介护离职”现象,还有的社区虽有空地,但空间利用并不充分,始终处于闲置状态。虽然部分社区利用预留的额外空间建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但是受到空间及人员的限制开展的服务并不全面。以沈阳为例,笔者在走访位于沈阳市内的部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后发现,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大都比较宽泛,并未针对辐射范围内的社区老人的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设计以及差别化设计,这会导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供需不匹配。

  照顾老人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行为,不应该带有很强的商业盈利目的,而且置办养老设备器械所需要的资金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目前,对于社区养护中心的建设仍是以**、街道为主导,企业参与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则是由**给予补贴。

  **在投入资金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时受制于财政能力,往往在一些关键环节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投入,而企业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能够独立建设一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企业并不多,这意味着一方面是企业投入巨大,需要靠不断盈利来维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行,导致收费偏高;另一方面**一旦因财政原因,投资力度跟不上,就会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陷入困境。另外,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调动依旧不足,发挥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可以极大地缓解社区居家养老的压力,并促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及社区养老的发展。

  面对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社区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数量却明显不足。尤其是在“医养结合”背景下,结合失能老人自身特点,对照护人员尤其是具备医护专业知识的照护人员需求量极高。而照护失能老人具有工作时间长、责任较大的特点,加上大多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医疗设备尚未配套,薪酬福利体系不健全,导致照护人员流动性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出现照护人员不足的情况。

  现有的护理员群体也呈现年龄较大、专业素质较低的特点,护理员群体大多在40岁以上,且经过专业护理技能培训的持证人员数量非常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如现在年轻人大都从心底里抵触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不愿意从事于该行业。另外,护理员的工资水平并不高,与工作强度不能完全契合等。

  失能老人社区居家养老由于其具有福利性质,因此必须由**来主导推进并进行有效管理。城市社区的管理工作基本是由民政部来负责,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涉及的服务有很多种,包括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健康教育、日常照料以及康复保健等,这些服务项目所需要的资源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实际运行上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而现实是各部门之间缺乏这种配合,由于相关利益的矛盾,部门限制无法冲破,无法形成合力。

  另外,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更多是做行政工作,没有过多余力来做老年服务,主要还是作为**政策的实际执行者,而不是社区居家养老工作的独立筹划实施者,这也使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无法高效地开展。由于失能老人的特殊性,尤为需要社区对其输出服务资源,而管理上的低效率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最终使失能老人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照护服务,为其家庭甚至以及自身带来更大的负担。

  社会效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可以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经济效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医疗保健、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家庭和社区的效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强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环境和文化效益:居家养老服务建设项目可以促进环境和文化的建设,如推广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承传统文化等,从而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此报告为摘录的部分内容,如需定制化编制立项、批地、备案、申请资金、银行贷款、专项债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乐朗规划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居家养老服务可行性研究报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