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意味着什么?

aaron 18 0

  6月的最后一天,山东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东部沿海省份中首个新能源装机过亿的省份。

  仅从用能的视角看,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意味着一年可以发出1900亿度绿电,满足山东全省城乡居民两年的生活用电需求,还意味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1.4亿吨。

  但这关键一步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此。从过去的“一煤独大”,到如今新能源装机破1亿千瓦,这是能源大省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郑重承诺,是经济大省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进程的重要成果,更是山东统筹安全与发展,既办好保证国家安全这个“头等大事”,又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成功实践。

  第一,扭转印象。过去,受能源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影响,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十分突出。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省内煤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曾一度高达80%,是典型的煤电大省。这种情形下,山东难免要面对外界的质疑:这样的能源结构能“绿”得起来吗?

  “十四五”以来,山东新能源装机以年均25.2%的速度增长,装机规模和发电量三年实现双翻番。截至今年5月底,山东光伏发电装机稳居全国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居第二位,风电装机居第五位,其中海上风电居第三位。

  如今,山东煤电装机占比已经不到一半,能源电力“一煤独大”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这一次,山东又用新能源装机1亿千瓦的事实证明,山东不仅有绿起来的决心,更有绿起来的能力。传统能源大省已经成长为新能源大省,煤电正由经济社会的主体能源向稳定电力系统的“压舱石”、应对新能源波动的“调节器”角色转变,以新能源为主体能源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二,提供路径。比起取得的成绩,山东实现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的路径更值得关注。这背后有资源禀赋加持,更是精心规划布局的结果。看资源禀赋,山东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能源资源品种齐全,总量相对丰富。其中,海岸线以上的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国的1/10,全省16市均有地热资源赋存,发展新能源的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巨大。但客观来看,与一些西部省份相比,山东的自然条件并非最优渥的。把有限资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这是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瓦、迈向更高峰的关键所在。

  山东立足资源禀赋,锚定“双碳”战略目标,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陆上和海上并重,加快大型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积极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开发。

  2018年9月,山东印发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截至2018年底,我省光伏装机容量达1361万千瓦,稳居全国第一;

  2020年6月,《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发布,10年3步打造氢能高地;

  2021年9月,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海上风电项目首批风电机组顺利并网,成功发出山东省第一度海上风电;

  2022年10月,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20兆瓦深远海漂浮式光伏500千瓦项目发电,成为全球首个投用的深远海风光同场漂浮式光伏实证项目;

  2023年11月,全省装机规模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U1场址海上风电场项目一期450兆瓦并网;

  回望来时路,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坚定、稳扎稳打。即便负“重”前行,只要明确目标,选定路径,一步一个脚印,一样能实现能源的绿色低碳转型。

  第三,展现担当。山东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有责任也有能力拓展能源供给方式,在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上塑造新优势,保障能源安全。

  转型不是易事。偏重的产业结构让山东在能源转型时面临着相当突出又颇为典型的矛盾,既要保证足够的电力供应,支撑当地经济发展,又要及时转型升级,如期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山东从自身的产业和能源结构实际出发,一方面持续加大节能降耗的力度,另一方面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新能源实现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追赶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十四五”前三年,山东的万元GDP能耗下降了15.8%,而经济年均增长6%,以更少的能耗支撑了经济中高速增长。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动力源泉,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东用自身实践证明,能源结构更“绿”、供应韧性更“强”、产业体系更“新”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全省正构建形成“风、光、火、核、储、氢”等多能互补的能源格局,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追风逐日的山东,未来可期。

标签: #山东新能源装机突破1亿千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