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在美术馆和收藏机构获得趋于公平的机会,拥有比以往更多元的展示舞台。她们的创作在一级市场俘获藏家青睐,与海内外重要画廊签约,从而得到了更系统的职业发展支持。拍卖行在公开市场力推她们的作品,高频地刷新她们作品的价格纪录。
从创作轨迹到艺术语言,从学术研究到展览项目,从画廊合作到拍卖结果,从传统的职业道路到多元的跨界参与——近期,有许多中国女性艺术家在以上某个或某些领域取得了难能可贵的突破,从而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而我们之所以关注她们,并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这么简单。是作为女性,她们在并不那么完美的艺术世界里,打破身份的枷锁和不公的魔咒,率先凭借创作实力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若有一天她们的身份标签不再被艺术世界重点强调,或许会更贴近她们真正期待和值得拥有的肯定。
在此次我们梳理的10人名单中,一部分名字早已众所周知,有大量的事实去验证她们创作的独特性和持久性;也有一些人最近开始大放异彩,展现出非凡的发展潜力。她们站在人生和职业旅途的不同阶段,艺术语言和视野各异。但共同的是,她们迸发的创作热情和感染力,是她们迈进艺术世界核心舞台的重要理由,也是2023年她们值得被持续关注的原因。
陈可严谨、高强度、持续且不断突破的创作获得了艺术界的长足肯定,因此被公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中国75后艺术家之一。早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井喷之初的2006年,她的作品就登上了拍卖的舞台。在过去的17年间,陈可作品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年均成交量达到11件,累计成交额将近人民币8000万元,其中6年的单年成交额超过人民币500万元。
她也是最早获得广泛国际关注的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之一,作品被荷兰沃林登美术馆、瑞士BSI收藏、瑞士乌里·希克收藏、澳大利亚白兔基金会、龙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重要的个人和机构收藏。
陈可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尽管她的创作常借用卡通的语言,但却与通俗的大众文化保持清醒的距离。她早期的作品常描绘一个可爱而孤独的女孩,身处超现实的时空当中,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姿态,或对抗颠倒的现实,或抒发对时光易逝的感怀。目前她作品的拍卖高价榜单主要由这些创作于2010年以前的布面绘画组成。2011年起,她开始以历史图片中的真实人物为创作对象,她通过对这些人物,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中处境的解读,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时间的体验。
近年她开始创作两个与以往作品存在互文关系而又截然不同的新系列,分别是由具象布面肖像构成的 “包豪斯女孩”,和以抽象异形铝板为主要媒介的“房间”系列。不久前贝浩登画廊分别在上海和巴黎的空间展出了她的新系列作品,在评论人、藏家和收藏机构中广受赞誉。
本月贝浩登上海的群展“I Feel the Way You Feel”再次囊括了新系列中的作品。
在近期的亚洲艺术市场中,程心怡是不容忽视的一位90后女性艺术家。2021年她的作品首次上拍便突破百万单价大关。尽管截止目前上拍量仅有6件,其中5件成交,交易平台却涵盖了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三大国际拍行。2018年创作的《开胃酒》在香港苏富比以441万港元(约合人民币370万元)的高价成交,创下艺术家在公开市场的个人纪录。
虽然说拍卖结果是一种相对滞后的价值线索,但如此亮眼的结果依然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这位艺术家的欣赏和追逐。她的作品不仅在一、二级市场堪称抢手,而且已进入了弗朗索瓦·皮诺基金会、汉堡火车站美术馆、巴黎老佛爷百货基金会等众多重要国际机构的收藏。价格高度也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名字,以市场现象为契机倒推,去了解她和她的创作,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将这位艺术家代入更广阔的视野中。
抛开市场竞价的滤镜,程心怡可以说是当代学院派艺术家中的典范,过去的每一步都走得都稳扎稳打。201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2014年于美国马里兰艺术学院跨媒介专业获艺术硕士,同年参加美国缅因州斯科希甘艺术家驻留项目;2016至2017年参加荷兰皇家艺术学院驻留项目;2019年获得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巴洛斯奖。
去年,巴黎老佛爷基金会艺术中心为程心怡举办了她的首个法国大型机构个展,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又一重要突破。展出的30余件作品描绘了人们和他们的动物伙伴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困惑不解、出离神秘的瞬间,不仅展现了艺术家对彼此共存之意义的思量,也表达了她对这种共存意义对于人类之意趣的深思。
最近,纽约Matthew Marks画廊正在举办程心怡的美国首展,16件创作于2021-2022年的近作,反应了她独一无二的色彩运用和构图方式,表达了她基于记忆和想象,结合电影灵感,针对欲望与关系展开的探索与解读。
崔洁的艺术具有某种深层次的感染力,她的城市主题绘画总能唤起观众的集体记忆,并引出复杂的怀旧情绪,在中国80后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早期这位艺术家主要对现实图像进行挪用、虚构与质疑,而后将创作焦点转向城市景观的研究。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的发展变革是崔洁的城市系列绘画中的核心主题。她的作品糅合现实和幻象,穿梭于对历史的怀念、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乌托邦式的未来理想之间。她的创作一方面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包豪斯建筑原则、中国宣传艺术的意识形态、苏联美学等多重来源的深刻影响。
尽管她总画建筑,但她说自己是建筑领域的外行人。面对这些城市景观,真正令崔洁感兴趣的,其实是如今已无迹可寻的元素:曾经住在那里的人、集体生活,以及人们那种的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与城市和建筑不同,生活的痕迹稍纵即逝。
崔洁那些承载了群体怀念的作品,进入了全球许多重要机构的收藏,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挪威阿斯楚普·费恩利(Astrup Fearnley)现代艺术博物馆、香港M+收藏等。
得一提的是,去年崔洁还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首个海外公共机构个展——2022年英国焦点画廊(Focal Point Gallery)举办的崔洁个展“模范新村”,这也是该机构推出的首个中国艺术家个展。这次展览的作品以画廊所在地——埃塞克斯(Essex)地区的现代主义建筑为灵感。新冠疫情爆发前的一段时间,艺术家曾拜访这里的工厂与地产。她把1920年代英国的现代主义发展与位于自己故乡上海、建于1950年代的曹杨新村链接起来,以国际视野去探究大洋两岸的现代建筑和它们背后的政治及社会历史环境。
持续的学术研究、广泛的展览曝光打开了崔洁作品的市场格局。她由上海的天线空间、伦敦的柯芮斯画廊(Pilar Corrias)和纽约的Metro Pictures联合代理。去年夏天她的大型绘画《人民的广场》亮相瑞士巴塞尔艺术展“意象无限”(Unlimited)单元,这是截止目前市场上她的最大尺幅作品。迄今为止她有24件在二级市场售出,高价部分主要为2014年前后创作的、尺幅介于1.5至3平方米的城市景观绘画。其中,前不久在开拍国际落槌的《停车场入口》以86.25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艺术家个人作品的拍卖纪录。
本月崔洁的作品正在参加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主单元“英姿”,以及柯芮斯画廊伦敦空间的群展“让阳光照进来”(Let The Sunshine In)。
梁远苇是首位作品单价跻身千万级别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在创作于2010年的《双联绘画2010-1》中,她对于色阶的增衰把控细至入微,完成了对光线的创造和利用,使金光流动其间。该作是梁远苇艺术创作中最为凝炼和动人心魄的巨作之一,堪称博物馆级的作品,也是“艺术品市场迄今为止出现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不久前这组大尺 幅双联画以1725万元的高价成交,刷新了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作品单价纪录。
梁远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她的作品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上海民生美术馆、美国伯克利美术馆、西班牙米罗博物馆等机构展出。她的个展“金色笔记”被《艺术论坛》(Art Forum)杂志推荐为2010年最有价值展览之一。她的大型装置《“我请求:雨”》曾获邀参展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
梁远苇最具标志性的创作往往从纺织品出发,提取其中的图示与规律,通过艺术家的重复劳作去深入背后的本质。她花费大量时间进行复制这些日常生活中的范式,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绘画的态度,一个观念性的过程,一次次个体与时代的纠葛。以中国传统花卉纺织品为灵感的这部分作品,突出表现了艺术家充满灵性和人文情怀的独特的语言,也是以往梁远苇最受市场青睐的系列。在她流入拍卖市场的30件作品中,近半数来自这个系列,并且占据了她作品单价榜的整个头部区域。
梁远苇不断地试图突破自己原有的创作语言,我们也因此看到她作为一位艺术家持久的创作生命力。半年前,梁远苇在北京公社举办的同名个展,打破了艺术圈对梁远苇的既有印象,展览并非聚焦她在市场中最受欢迎的系列,而是将材料与造型作为超然于色彩与结构之上的通道,令囿于绘画过程的感知完整地浮现出来,映照出艺术家在对文明历史和当代语境的体悟中,对自我与其连接关系的不断调整与深入。
去年是陆扬席卷全球艺术界的一年,她跨学术和商业领域实现了职业发展的综合性突破。年初她与来自悉尼的科马画廊(COMA)签约,这家画廊曾举办她在澳大利亚的首次个展。而后她分别在丹麦的ARoS奥胡斯艺术博物馆(ARoS Aarhus Art Museum)、德国埃朗根艺术宫(Kunstpalais Erlangen)和伦敦的萨布多维奇典藏中心(Zabludowicz Collection)举办大型个展。陆扬还被评选为2022年德意志银行年度艺术家,并在该银行位于柏林的私人博物馆大众宫殿(Palais Populaire)举办个展。她也是2022年第59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的参展艺术家之一。
陆扬曾说:“我不喜欢被称为艺术家,我更像是一位表演者/艺人(entertainer)”。实际上,她身上既有表演者/艺人大胆突破、拥抱商业开放性的一面,也有“传统”艺术家独立而严肃的一面。尽管2022年是陆扬国际关注度爆发的一年,但她此前的经历展现出陆扬的创作生涯是以经年累月的沉淀为基础,而非一蹴而就的。
陆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她凭借富有远见的数字作品,将古老神话与前沿技术,以及源于人类生物学发展的突破性概念融合在一起,使她很早就在亚洲地区收获了一批“前卫”的关注者。早期她在Art Labor画廊举办的首次个展,被《艺术论坛》(Art Forum)杂志列入了评论家精选展览。她也是“宝马艺术之旅”奖的得主之一。她的作品被纳入欧洲各地的机构群展,也被各类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所青睐,使这位艺术家的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
现在,陆扬在东京生活和工作,她持续地在视频装置、绘画作品和行为艺术中,融动漫、宗教和电子游戏等多元文化于一体,反思人类的生存现状。
最近她的作品正在刚启幕的第七届广州三年展展出。巴塞尔美术馆(Kunsthalle Basel)为陆扬举办的全新个展“震动场”(Vibratory Field)将于本周五开幕,展出一系列在她创作历程中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艺术家在这些作品里化作漫画人物、神灵或者机器人,去探讨生命、死亡和复生等主题。这是陆扬在瑞士的首次个展,也或将成为她年轻职业生涯中一座新的里程碑。
宋琨无疑是如今最受艺术市场青睐的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家。仅过去24个月内,她的作品在二级市场的拍卖总额便超过了人民币3000万元,在中国75后女性艺术家中居于首位。截至目前,她已有111件作品走进了公开市场。
宋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期间,她参与发起、组建N12小组。她通过对社会现实、人类身体与潜在情感的挖掘,以非常规的叙事方式穿越于现实与超现实层面,不断探索着艺术的新维度。她的作品以绘画为主, 同时结合了⾳乐现场、装置等媒介。
2019年以前,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低估了这位艺术家的潜力。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展览曝光的增加,这一年她开始走进更多藏家和收藏机构的视野,一级市场日渐活跃。2021年,上海乔空间和贝浩登画廊联合推出宋琨个展“泛灵净界·鲛人泣珠”,集中展示她此前两年的创作,再次推高她的影响力。同年拍卖市场也开始发力,数月内连续4次刷新个人作品拍卖纪录。2022年,她的一件旧作《这就是我的生活(90件)》以437万元的成交价再度打破个人作品价格纪录。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售出的高价拍品主要为宋琨2015年前后的创作;而近两年拍出的两件高价作品《这就是我的生活(90件)》和《旅行》则来自她创作阶段相对早的时期,体现了市场对宋琨创作生涯进行追踪与回溯的意图。
宋琨的多个创作系列都经历过市场的重复验证,例如“泛灵净界”“阿修罗净界” “地藏六使者”等;而另外一些尚未流入二级市场,例如“千吻之深”——在这个充满迷离的感官之美的系列中,她持续对笔触的发光效果进行研究;她把自己从早期以叙述为主的作品中抽离出来,进入一个沉默并犹豫的现实世界。2012年该系列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个展形式展出,这是宋琨创作转型期的一次重要的展览,而目前这个系列的重要作品尚未在拍卖市场露面。
90后艺术家孙一钿以她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在艺术市场和商业跨界中受到瞩目,她的艺术风格几乎达到令人过目难忘的程度。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目前正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她的绘画、装置、摄影、行为和时尚跨界作品,主要聚焦于消费社会的多重景观,以“物”为切入口暗喻背后的劳动与生产,真实与虚幻。
孙一钿最具标志性的作品往往是以超写实的方式,描绘的那些色彩鲜艳的充气塑料玩具。这些充满欺骗性的画面常令远观者误以为是摄影。她在画面中以艺术家的身份去复制和加工那些在真实世界里本就被工厂不断复制、过度加工的人造物。她以日常生活中这些模样炫目却廉价粗粝的物品为灵感,在庞大和无暇到令人觉得虚幻的图像中,揭示某种被人们忽视的真实。
这些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世界观去回应时代现象的作品,在Y世代与Z世代藏家中格外受欢迎,同时也被一系列重要机构和新兴机构展出或收藏,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柏林狮子宫(Löwenpalais)、白兔美术馆、澳门艺术博物馆、上海余德耀美术馆、松美术馆、四方当代美术馆、天目里美术馆、木木美术馆、上海Longlati基金会、北京X美术馆等。
在一级市场上,孙一钿的作品可谓“一画难求”。近期二级市场交易也日渐活跃,截止目前她有4件作品在拍卖市场售出。其中,《一双眼睛看两个世界(双联画)》突破百万大关,去年在中国嘉德以103.5万元成交,为低估价的4倍,刷新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本月初她的《Void 7》在开拍国际以82.8万元成交,超低估价两倍多。
不久前,在松美术馆的群展《断裂的一代》中,孙一钿以10组作品去回顾自己的个人创作历程,同时也作为90后代表艺术家的一员,参与推动这样一场正在进行着的“不可逆的文化转向”。同期她参展了施博尔画廊(Esther Schipper)柏林总部的2022年度重要群展。据悉,这家画廊今年或将在其巴黎空间为孙一钿举办个展。
作为近期国际活跃度最高的中国90后艺术家之一,王茜瑶不仅在创作研究方面全力以赴,在机构合作上也兢兢业业。她出生和成长于川渝地区的艺术世家,而后的艺术学习生涯辗转于多国,在跨文化的顶尖艺术学府深造——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8年获得德国汉堡造型艺术学院本科学位,2019年获纽约州立大学硕士学位,此后前往汉堡美院再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工作和生活在柏林。
王茜瑶善于创作尺幅巨大的“沉浸式”绘画,她标志性的布面绘画作品以“线”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单一和浓郁、繁与简之间变换,不断地用看似一成不变的线条为画面做加法和减法,生出万物万象,这些姿态动人的线条唤醒了风景、身体、运动和思想的共鸣。
不久前,王茜瑶的《蔓藤花图纹》出现在富艺斯与永乐联合拍卖的日场中,超估价以48万港币(约合人民币41万元)成交。尽管目前她仅有1件作品进入二级市场,但在一级市场已形成具有综合性和国际性的支持系统。王茜瑶作品的海外市场主要与贝浩登、国王画廊、MDC画廊等合作,国内方面则与千高原、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合作。这样的一级市场体系在中国90后女性艺术家中可谓领先。
王茜瑶色彩更浓郁、笔触更粗粝的一批较大尺幅(约1至2平方米)布面绘画作品,两年前在画廊市场的售价为人民币10余万元;随着她创作的语言和意境迈入更自由洒脱而富有诗意的新阶段,人们对她的兴趣也进一步加深。去年6月,贝浩登画廊在巴黎举办了王茜瑶的个人展览“月亮水晶宫”,展出其2021至2022年的13件全新作品,获得热烈反响。同年末巴塞尔迈阿密二十周年庆的展会中,贝浩登和MDC画廊都带来了王茜瑶的作品,其中,MDC画廊带来的王茜瑶2022年的新作《The Lake I Flew Over No.4》以3.5万美元售出。
张月薇是千禧一代中典型的世界公民,跨越国界的文化语境和互联网时代的美学土壤滋养着她的创作。她出生于北京,曾旅居肯尼亚和泰国,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后,生活在移民聚居、文化多元的东伦敦的堡区(Bow)。她也是2016年英国驻罗马研究院和2014年英国Chadwell Award驻留奖的获奖者。
她的作品呈现着身份、文化与地域的流动性,经常探索那些在非原生文化中的人们,作为“第三文化”公民的生活;同时重点审视当代文化中不断被重写的特性,以及数字信息时代的种种矛盾。她探究那些充斥我们生活的碎片化的信息如何传递和产生作用,也邀请观众去思考如今人们是如何被动地接收信息从而被影响。
她从时代土壤和历史元素中汲取灵感,并自由横跳于各种文化素材之间,这些仿佛“任意门”一般的绘画,在90后艺术家的创作中颇具代表性,因此也在机构和藏家面前脱颖而出。
张月薇的作品最近两年才现身拍卖,仅2022年就有7件作品出现在香港苏富比、开拍国际、中国嘉德等重要拍卖行。其中,中国嘉德呈现了曾亮相艺术家国内首场个展“境码”的作品《制图者的梦》,在经过19口竞价后,以80万元落槌,92万元成交,刷新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2020年,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曾为张月薇举办个展 “新惧象”,这是她职业生涯中一次重要的机构展览。柯芮斯画廊与张月薇签约后,于去年春天在画廊的伦敦空间举办了她的个展“撤回、撤回、撤回”。同年松美术馆群展“断裂的一代”邀请的14位重要90后艺术家中也有她的身影。
目前她的作品正在参加首届北京艺术双年展“无尽的交谈”单元,以及法国波尔多CAPC当代美术馆的群展“爸爸的胡子”(Barbe À Papa)。
张子飘的绘画因极富动态和张力的自由笔触而充满感染力。她的创作常以肉与花为灵感——糜烂的肉身仿若流动的盛宴,而花卉等自然意向被被赋予复杂的人性,艺术家以此去聚焦身体及其作为精神、情感的投射。作品中那些巨大的花卉和器官以及张扬的色彩迸发出的生命力令人印象深刻。
张子飘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艺术世家,2015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毕业至今她举办过的7次正式的个人展览。
张子飘最近的一次个展是去年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办的 “月震”,这是她在国内的首个美术馆级别大展,也是龙美术馆历来最年轻的艺术家个展。展览呈现了她近两年的23件绘画作品。正如展览标题“月震”所蕴含的隐喻,她的艺术在“提示一种当代人的复杂精神状况、女性的丰富情感,以及绘画与人深层意识的关联:那些平静之下的绝望、欲望与希望并存的心理时刻、压抑与释放共塑的张力瞬间”。
这次个展展出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包括一部分巨尺幅的双联与三联绘画,以及以水果、动物等为灵感的创作。在弘大的画面中,情绪以更直接、浓烈的方式投向观众。回溯创作过程,它们也蕴含着艺术家在驾驭整体结构和掌控细节上的周全,以及爆发力与稳定性的平衡。以多元的自然景物为主题,则体现了艺术家对与周遭事物的共情,以及将精神和情感投射到普遍世界的种种尝试。该展览使更多人注意到这位年轻艺术家的潜力与持续吸引力。
目前这批较新的作品在一级市场很受欢迎,但尚未现身二级市场。迄今为止的4条公开拍卖纪录都是她2018年以前的创作。
去年7月,厉蔚阁宣布协同北京空白空间与张子飘展开合作,将她的作品分别带到了9月的首尔弗里兹艺博会和年底的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展会,此前画廊也曾在香港巴塞尔呈现她的作品。今年,这家国际画廊还计划在纽约举办与张子飘的首场合作个展。
标签: #2023年值得关注的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