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主义是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性别问题成为妇女运动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女权主义的历史根源具有多元性,导致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呈现出多流派、多种理论、多种批评;但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以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压迫和歧视为前提,并以此作为探讨性别问题的立足点。女权主义运动的浪潮随着历史潮流不断向前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女权运动的历史风貌。同时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女权主义” ( Feminism )又称 女性主义、妇女解放(女性解放)、性别平权(男女平等主义 ,是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 、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权主义”一词在 19 世纪 80 年代首次出现在英文当中,旨在支持男女的法律平等和政治权利,且女权主义线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女权主义已经被定义为多阶级的、多种族的,并开始追溯这样的多元女权主义的历史根源。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呈现出一派多元的格局,但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以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压迫和歧视为前提,并以此作为探讨性别问题的立足点。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体系之上。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公民权与政治参与上,妇女参政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争取选举权;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 生育权 、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健康权、家庭地位、社会暴力、家庭暴力、姓暴力、性骚扰、性别歧视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女性作为“第二性”的历史地位在世界各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中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是天然形成,不可改变。直到西方的资本主义崛起、启蒙运动的发展才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女权主义认识到只有向男权制发起挑战,才能获得自由和尊重。女权主义是一个拥有独立思想、理事和实践领域,而这些思想、历史和实践远非统一的,而是在不断的讨论。因为实践和政治的目的,必须在某一点上对女权主义做出限制,女权历史分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讨论,以展现女权运动的历史风貌。[1]
《女权主义》女性主义运动的三次浪潮。早期的女性主义者与最初的女权运动通常被称为“第一波女性主义” ,而“第二波女性主义”发生在20世纪的60-70年代,最早兴起于美国。也有人认为,一直持续到80年代。后期的女权主义又被称为后现代女性主义,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也有学者称为第三波女性主义。[2]
1792年1月3日,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MaryWoll-stonecraft)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女权主义理论著作:《为女权辩护》。这本书对后来的女权主义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就在这部著作完成前四个月,即1791年9月当时法国大革命。她是第一代女性运动的活动家。她提出两性充分平等的要求,包括两性平等的公民权和政治权利,反对贵族特权,强调男女两性在智力和能力上是没有区别的。她主张女人应当不再受制于她们的身体以及由身体所带来的情感。她的名著《为女权辩护》成为女性运动的经典。[3]
于早期阶段--奥林珀 ●德。古杰(Olympe de Gouges)在巴黎散发一本名为《妇女的权力》的街头小册子,她因此被送上了断头台。早一年的1790年,一个名叫朱迪思●萨金特●玛丽(Judith Sargent Murray)的美国人在马萨诸塞发表了一篇题为“论两性的平等”的文章。甚至早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阿比盖尔●亚当撕(AbigailAdams)就曾向她的丈夫约翰建议,在当时正在起草的美国“新法规中应让妇女拥有一定的“发言权,或代表权。这些18世纪的女权主义者感受到席卷整个西方社会的革命热潮。那些产生于所谓的启蒙运动;或称理性时代的理论正被付诸实践。例如,人人都拥有不可剥夺的或者说“天赋的、国家也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思想正是美国《独立宣言》(1776)和法国《人权宣言》(1789)的哲学核心。女权主义者希望确保妇女被赋予与男人一样的天赋的权利。[4]然而,不幸的是,使天赋人权学说得以形成和施行的男性理论家拒绝接受女权主义观点。为了理解这种现象以及明确启蒙运动中女权主义理论的本质,必须先研究天赋人权学说的理论根源和启蒙运动时期自由主义思潮下的知识界。启蒙时代一这个时代可以大致划定于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思想家急切地想给人类世界重新制定一个秩序,因为这个世界由于多种多样的科学发现已经在哲学领域“分崩离析”了。等级分明的、曾在封建时代把整个宇宙规约得井然有序的“存在链”。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一正如这段时期以前和以后一人们普遍认为女人作为妻子和母亲应待在家中。直至18世纪中后期,特别是进人19世纪以后,历史环境。尤其是工业革命,使工作场所与家庭分离,而把女人孤立在家庭内。随着工厂的机械化以及棉织产业的衰退,公共的工作场所逐渐从家庭这个私人领域彻底分离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这些趋势也加强了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对公共领域、非理性和道德对私人领域以及女人的认同。莱克斯通的《英国法律评论》最初发表于1765年至1769年,其中包含这样的观点:女人没有法律认可的公民地位。[5]早在1729年,英国女作家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就发表了题为《女性权利》的论著。且在1929年就写出了题为《一间自己的屋子》的文章,抨击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并分析了女性若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社会前提条件。泰勒的“妇女的公民权”(1851)大量地引用了美国女权学说,特别是1850年伍斯特大会发布的决议(《妇女参政史》列举了这次大会的决议)。泰勒发现美国女权主义理论是以天赋人权为基础的。
总而言之,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第一次浪潮主要有三个聚焦点,第一次浪潮的第一个目标是为女性争取选举权。第二个争论焦点是:女性应不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应该受什么样的教育。各国女性纷纷提出实现受教育权利的要求,女子学校大量涌现,很多女童直接进入原来只收男童的学校。第三个焦点是女性就业问题,尤其是已婚女性的就业问题。
在女性运动的第一次浪潮进入尾声时,女性在选举权、教育和就业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它表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获得选举权;女性教育广泛开展;女性就业增加。如:1848年,第一届女权大会在美国纽约州召开。20世纪初期,“男女平等”的主张得到了包括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某种程度的响应,例如,1920年美国妇女获得选举权,1928年英国妇女获得选举权。一直到这个时候,西方的女权主义声音都是和社会主流的“民主”、“人权”运动相呼应的。
一般认为,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发生在本世纪的60-70年代,最早兴起于美国。也有人认为,女性运动的第二次浪潮一直持续到80年代。运动的基调女性主义运动第二次浪潮的主要目标是批判性别主义、性别歧视和男性权力,认为当时虽然女性有了选举权、工作权和受教育权,但是表面的性别平等掩盖了实际上的性别不平等。这次女性运动的基调是要消除两性差别,并把这种差别视为造成女性对男性从属地位的基础。女性运动要求各个公众领域对女性开放,缩小男性和女性的差别,使两性趋同。当时的女性主义者认为,女人应当克服自己的女性气质,努力发展男性气质,其中包括攻击性和独立性;她们不赞成母性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赞成女性在道德上天生高于男性;她们否定女人缘于作母亲的经验就在性格上与男人有了根本的差异这一论断,而是认为许多男人也很温柔,甚至更爱照顾人;这些特征和气质不是先天的遗传,而是后天培养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的女权主义运动非常注重理论建设,并与20世纪以 来各种西方哲学思潮和众多学术流派密切相关,其主要特征是对于男权中心主义的 全面清理批判与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女性运动第二波到来之前,也就是在两次女性运动之间,波伏瓦是女性主义唯一的声音。1949年出版的《第二性》一书后来成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在《第二性》一书中,波伏瓦除了论述“女性”的处境之外,还提出了“他者”和“他者性”的问题。[6]波伏瓦像马克思主义一样,并不把女性的解放运动当作一种非历史的行动,而认为,只有在现代的生产形态下,女性才能释放其自由自主行动的全部潜力。波伏瓦把自己的存在主义哲学运用于对女性状况的分析和研究之中,那就是对一切现存的习俗、价值和信仰置疑,反对个人命运天定的思想,认为无论是传统的期望、早年的经验.还是经济条件,都不能规定女性的命运。在这一点上,她既反对弗洛伊德关于女性特性的许多论断,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论的观点。关于女性解放的途径.她更强调个人的努力,而非整体的行动.她认为,尽管现存的性别压迫是结构性的,解决问题却要靠个人战胜环境的努力。“她提出了三种途径:第一.女性只有到社会上去工作,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成为知识分子;第三,争取对社会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造,以便最终解决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的冲突。”[6]但是在70年代末的法国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看来,波伏瓦是认同男性的、生殖器中心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她的思想已经被人们抛弃了。美国的凯特·米丽特在她的《性政治学》一书中第一次引入父权制的概念,她认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
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已不再局限于为女性争取某一方面的平等权利,而是试图全面消解父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观念和社会体制,彻底铲除滋生性别歧视现象的社会文化土壤。由此,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对所有父权社会的文化遗产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批判和清理。结合后期的后现代主义,催生了众多的女权主义流派。如: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此外,女性主义的理论还包括文化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等。总的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激进女性主义为主;70年代以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为主;80年代全面保守回潮;90年代是各流派的综合。90年代,性别概念出现危机,出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
标签: #深度|女权主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