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的出路:开始下沉、经营店面、经营团队和服务客户

aaron 15 0

  和国际局势的动荡,新冠疫情的暴发与反复,国内经济下行等压力以及行业持续高压的监管态势相比,对于中国大健康产业影响最大的,不是环境,而是从业人员的普遍焦虑。这种焦虑心态,已经存在很多年,而且很可能会持续蔓延。

  再来看看的解释吧:“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焦虑(Anxiety)是指个人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或威胁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不用怀疑,大部分健康产业从业者,我们的老板和企业家,过去和现在就是这个状态,而且还会持续很久,直到找到解决方案,或者崩溃。这完全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行业现状,就是身边现实。

  几天前看到这么一段文字:最近我渐渐把“这件事情为什么要发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换成“这件事是想教会我什么?”。然后我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改变了。

  焦虑对我们而言,除了困惑和痛苦,到底有什么价值?焦虑的客观目的在于引导人如何迅速地采取各种措施,紧急调动各种价值资源,以有效地阻止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的这种趋势,使之朝着利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发现,对于大部分健康产业的从业者,我们并没有得到这样的结果,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相同的问题影响和困扰我们多年,我们却束手无策,深陷其中?

  中国健康产业,特别是保健品会销的焦虑心态,从13年“打四非”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企业家和老板们也不断地在努力寻求各种解决方案:各种模式创新,各种联盟资源整合,线上线下各种跨界……基本上都是虎头蛇尾,无疾而终。行业集体焦虑,但是更多的人焦虑的核心不是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是怎样才能“更快的赚钱”和“不出事”。“焦”的是想赚快钱,“虑”的是有风险。多纠结, 多撕扯。

  我一直说,错误的提问,只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对于大健康行业而言,一味地追求“快”,只会翻车,只会车毁人亡。自从“快销”模式进入行业以来,这种“浮躁”的情绪,已经让从业者对于行业的诉求变得畸形和变态。

  对于传统行业而言,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创业者而言,投资一个项目,一个小店,投入3-5万元的本金,每个月2-3万元的净利润是非常愉快的事情。这样的投资回报率如果放到其他实体行业或者轻餐饮,一定会被挤爆。可是到了会销招商,这样的项目变成了完全说不出口。“投资3-5万,太贵了,别人都是带货下市场,不用投资”。“一个月挣2-3万,太少了,我一场会就挣10万”。……

  我承认,过去是这样,不用什么投资,找到客户开会就挣钱,包括现在,可能还有这样的情况。可是兄弟们,如果真的可以一直这样,你还焦虑个毛线啊?

  认知,是挡在大健康从业者面前的“拦路虎”。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看法和判断,决定了他能得到的结果。如果大健康产业从业主体不能整体提高对于健康行业的认知,不能端正从业态度,不能学习和了解中国健康产业、健康事业的规律与方向,那么他在健康行业,一定没有未来。

  当然,在今年,我也很高兴地看到部分老牌企业和团队开始下沉,重新回到做店,做团队的方向。比如有体销团队,全面回归,以服务和产品为核心。这就是专业与专注,做自己擅长的事,明白了不是什么钱都想挣都能挣。我也看到有20多年积累的会销团队,开始做品牌,做店面,做系统的健康管理,而不是简单的开会卖货。这叫下沉,这叫扎根。通过让消费者变得专业来体现自己的品质和专业。大家看看,让合作伙伴轻松又愉快的赚钱,难道不香吗?

  你要知道,所谓“快”和“慢”,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龟兔赛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是大部分的“聪明人”还是做了“兔子”。不得不说,这就是认知,这就是命。我们都知道“厚积薄发”,我们都知道“基础”之于“高度”的重要性。一味地“贪快”和“求急”只会适得其反,有始无终。

  当你真正悟透了“荷花定律”,当你真正懂得了“倍增效应”,你就会知道,原来真的是“慢慢来,比较快”!

  成功无捷径,销售亦然。只要做好产品,做好团队,做好服务,做好教育,结果就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核心就是这两个字——做好。

  你的焦虑,来自于知道而不愿改变;你的焦虑来自于想要而不愿付出;你的焦虑来自于开始了不愿坚持;你的焦虑来自于相信却不自信。

  朋友们,重新整理自己,厘清方向,规划未来。让自己静下来,慢下来。带着敬畏之心面对行业和客户,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向下扎根,静水深流。放下你的焦虑,利用你的焦虑,克服你的焦虑。

标签: #保健品行业的出路:开始下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