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公共体育设施 助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aaron 14 0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列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之中,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具体落实到了政府的工作之中。

  公共体育设施主要指以满足人民群众开展健身活动使用的体育场、体育馆及相应的体育设施设备的总称,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是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载体和重要引擎。

  公民体育权利可以理解为包括所有在体育运动中产生或与体育运动相联系的权利。只要承认公民具有体育权利,就确认了公民具有使用公共体育设施的权利。我国《体育法》中明确规定:“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方便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公共文化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众免费或者优惠开放。”这说明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正当权利。那么,确保公民享有的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权利的实现,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多渠道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为满足全体人民健身需求而提供的各种公共体育服务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全民健身领域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程度的整体体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全民健康和全民健身为指向,通过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场地设施的使用、组织机构的协调来实现,进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可见,全民健身体育设施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体育设施资源是人民群众参与全民健身的基本条件,如果不能有效提供相应的体育设施,多数体育健身项目很难开展甚至无法开展。完备的公共体育设施有利于带动大众体育健身,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体育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体育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具体是指人的身体、心理、道德和社交方面的健康,体育具有强身健体、愉悦心情、社会教育和加强沟通的功能,因而体育具有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的功能。全民健身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需要,通过人人健身,实现人人健康。要想达到全民健身的目标,其中公共体育设施是基本条件,因此政府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要与“六个群众身边工程”和“15分钟健身圈”紧密联系在一起,迎合群众健身需求的便利性和差异性。

  为了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区域布局上要统筹兼顾。从宏观上,既要促进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又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从中观上,既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契机不断完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又要借助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村公共体育设施;从微观上,既要注重开发健身中心、健身公园等公共领域体育设施,又要注重规划居民社区、城市小区等居住领域体育设施。在公共体育设施区域性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区域之间的均衡性,针对不同区域居民健身需求的差异性,提供相应的公共体育设施,例如民族传统体育设施的提供。

  不同的群体对公共体育设施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按照公共体育设施服务人群的年龄来分,可以分为青少年人群、中年人群、老年人群。针对青少年人群,通过健身来培养体育素养和健康素养,为他们未来发展打下坚实身心基础,体育设施应该凸显趣味性和个性化,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针对中年人群,他们对体育设施的需求多元化、便捷化,体育设施应该注重耐力和力量的锻炼,加强人力资源质量的提升。针对老年人群,将体育锻炼和养生结合在一起,体育设施应该强调舒缓性和安全性,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另外,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还要关注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应着力做好人文关怀,通过开发残疾人专用体育设施与改进普通健身设施来满足的体育需求。

  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仅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还应充分考虑开展项目的特点。专业化比较强的体育项目要求有专业化的体育设施予以配套,如篮球、网球等运动离开专业化设施就无法开展;还有一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可能需要更加严格的体育设施设备,例如冰球、滑雪等;而有些项目对空间的需求并不是那么严格,只需要一块空地即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居民健身需求趋向多元化,诸如广场舞、轮滑等新兴群众体育项目的出现,对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健身需求的升级,先进健身理念、方法和模式的出现,人们对公共体育设施智能性提出了要求。因此,应加快公共体育设施的科学化和智能性建设。使更多的先进健身设施投入到了全民健身领域,加快推进大数据、互联网、模拟技术等在健身领域的应用,例如智能健身车的实景线路体验功能、健身体验系统、大数据管理精细化系统等的积极应用。先进的健身设施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动中,推动了全民健身的娱乐化和科学化,提高了人们参与健身的兴趣,有利于扩大健身人群。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今年两会将“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场所和设施”列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内容,表明多渠道增加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凸显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政策的制定一般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新事物或社会现象出现而现有法律并没有涉及该领域,相关部门颁布新的法律对原有法律进行补充以规范新行为;另一种情况是预见到一种事物或社会现象可能出现,以鼓励、支持或规范这一事物发展。公共体育设施的立法应发挥这两种立法形式的优势,一方面对不完善的立法尽快给予修补,另一方面加快出台鼓励和支持加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法律法规。另外,借助2022北京冬奥会契机,加大出台支持冬季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

  在盘活存量方面,需要加大力度。积极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在保障正常学校教学秩序的同时,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力度,落实《教育部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努力实现学校体育场馆资源社会共享,从存量上增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存量增加上,还要充分利用旧有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场地等资源,改造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另外,积极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建设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要同“体育生活化社区(乡镇)”、“15分钟健身圈”有机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建设人民群众看得见、用得上的健身场地设施,努力实现每个社区和乡镇都有适宜的健身场所。

  在公共体育设施存量和增量扩充的同时,还须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包括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规划设计机制、公共体育设施管理使用机制、公共体育设施监督维护机制等。公共体育设施规划设计方面,要秉承多主体共同参与,鼓励民众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和使用要尽量遵守功能优先、兼顾效率和底线公平的原则,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在全民健身中发挥最大效用。要加强对公共体育设施的过程监督,避免设施的不必要损坏,对损坏的体育设施及时维修,使其更好的服务于健身活动。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形成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长效机制。

标签: #增加公共体育设施 助推全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