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运用苓桂术甘汤时,根据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又有类方与之相对应。以下就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常用的以苓桂术甘汤为基础加减变化而出的15首类方总结如下:
苓桂枣甘汤 本方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由茯苓、桂枝、大枣、甘草组成,出自《伤寒论》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本证因过汗损伤心阳,心阳虚不能制摄于上,下焦寒水之气有上冲之势。治宜温养心阳,化气行水,方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苓桂姜甘汤 本方即茯苓甘草汤,由茯苓、桂枝、生姜、甘草组成,出自《伤寒论》73条(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及356条(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利也)。本证为水渍入胃,阻遏清阳不伸,故以脘痞、厥而心下悸为主证。
苓桂味甘汤 本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五味子而成。此方一是治疗肾气素虚之人,因误服小青龙汤发动肾气,引发肾气不摄,气从少腹上冲于胸;甚或为上厥巅疾,头目眩冒,面赤如醉,心悸,脉结,少气而喘等证。二是治疗老人下虚,不主摄纳,饮从下泛,气阻升降而为喘咳之变。叶天士用本方治疗此证,或另加姜枣,从甘温化饮、酸温纳气为治,可谓深得仲景治病之法。
苓桂芥甘汤 本方由茯苓、桂枝、白芥子、甘草组成。盖水为阴邪,性本就下,若发为上冲,亦有因于肝气激扬使然。故在临床治疗水气上冲,而又有肝气上逆作嗳、头晕目胀,以夜晚为甚,脉沉弦等症时,则于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白芥子,使其疏肝下气,开阴凝之邪,每收功效。
苓桂杏甘汤 此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杏仁而成。因水气上冲,故去白术之壅滞,加杏仁宣开肺气,理水之上源。用于治疗“水心病”水气上冲,迫使肺气不利,不能通调水道,而见小便不利、面目浮肿以及咳喘等证。
苓桂杏苡汤 本方由茯苓、桂枝、薏苡仁、杏仁组成,治疗水心病挟湿浊之证。临床表现为心悸气短、咳嗽多痰、头重如裹、胸满似塞、周身酸楚、不欲饮食、小便不利、脉缓滑、舌苔白厚而腻。本方用苓、桂通阳利水降冲,薏苡仁祛湿降浊,则水湿同治,诸证得解。
苓桂龙牡汤 本方即苓桂术甘汤减白术,加龙骨、牡蛎而成。此方治疗水气上冲,兼见心中惊悸、睡卧不安、头晕耳鸣、夜不成寐等症,每收佳效。
苓桂茜红汤 本方由茯苓、桂枝、茜草、红花组成,治疗水心病血脉瘀滞,临床表现为胸部憋闷疼痛,控及后背。此方用苓、桂通阳去水,用茜草、红花活血通络,水去阳通,血脉畅通,则诸证自愈。
苓桂参附汤 即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此方用于治疗水心病而阳气虚较重者,患者畏寒汗出,肢体发凉,甚至夏季也穿棉衣,心痛遇寒则发,脉微细欲绝。以苓桂术甘去水通阳,加附子温补一身之阳、人参大补元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附子、人参两药均有强心作用。
苓桂二陈汤 本方加半夏、陈皮名曰苓桂二陈汤。用治水心病而兼有痰浊之邪,其证令人咳、呕、不寐、头目眩晕不止等。
苓桂三参汤(苓桂四参汤、苓桂五参汤) 此方由苓桂术甘汤加人参、北沙参、丹参而成。方中苓桂术甘汤温通心阳,利水降冲,加人参大补心气;北沙参益气养阴;丹参活血养血,加强益气养阴活血之功,适用于水心病气虚较重者,也有养阴活血之功效。若加党参,名为苓桂四参汤,进一步加强补气之力;再加太子参,名为苓桂五参汤,其补气之功更强。
茯苓泽泻汤 本方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泽泻、生姜组成,源于《金匮要略》:“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本方功能以健脾利水、化饮止呕为主。方中茯苓、泽泻淡渗利水,桂枝通阳,生姜和胃,白术、甘草健脾补中。本方证是以胃有停饮、中阳不运为主要病机的病证。症见反复呕吐,渴欲饮水,愈吐愈渴,愈饮愈吐,或兼见心下悸、头眩等。本方可令气化得行,水饮得除,胃气得和,呕吐、口渴则自然解除。
五苓散 本方减甘草加猪苓、泽泻名曰五苓散。本方用治水心病,兼见下肢浮肿、小便不利、阳虚不能化气行水之证,以及“渴欲饮水,水入则吐”的水逆证、“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的癫痫证等。
春泽煎 本方加党参名春泽煎。用治水心病,症见心悸而颤,自觉胸内发空,气不够用,脉弦,按之则软。(本文节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12月5日第5版)
大会以“互联三十载智汇新质变”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数据要素、算力、数字政府、智慧教育、数据安全等热点,将持续至11日闭幕。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连通九江长江大桥、九江庐山高铁站快速交通网,进一步优化九江路网布局,极大提升九江交通运输效率,对促进九江市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围绕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等业态,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产业布局,全力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基地。
近日,浙江杭州持续晴热高温,杭州市上城区闸弄口街道濮家社区爱心凉茶摊出摊,为社区居民和周边的户外劳动者免费供应凉茶消暑。
标签: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 #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