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民谚。《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也说“风者,百病之始也”,春主风令,入春后皮肤腠理疏张,易为风邪所侵,因此应适当“春捂”。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一旦遇到“倒春寒”,人们常会觉得自己“不像秋天那么抗冻”,特别是老人、儿童、产妇、慢性病患者,容易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寿亲养老新书》中说“早春宜保暖,衣服宜渐减,不可顿减,使人受寒”。由于“春捂”是顺应阳气生长的养生需要,适应春季天气变化的特点,所以也成了预防各种春季疾病保健良法。
无论季节如何变化,人的体温总是保持在37℃左右。人体这种保持恒定的温度,一靠血管收缩和皮肤出汗来调节,二靠增减衣服来维持。如果春季过早减掉衣服,就会破坏人体恒定温度的调节,影响身体健康。
明代医家汪绮石说“春防风,又防寒”。人体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春天开始复苏,使处于“冬眠”的皮肤细胞活跃起来,毛孔张开。此时如果冷风袭来,人就可能感到非常寒冷,“春捂”正好可以抵御春季的寒气。
初春时节经常有寒流和强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急剧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就很难适应这种冷暖变化,诱发疾病。
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认识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提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
《老老恒言》指出:“春冻未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认为“春捂”要捂下身,上身衣物可以略减,既养阳又收阴,与自然气候变化协调一致,可谓“天人相应”。这也与现代医学所认为的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差,易受寒冷侵袭的观点一致。
还有不宜过早穿单鞋。俗话说,病从脚下起。现在很多年轻女孩,很早就开始穿单鞋,对身体非常不好。脚和小腿是人体三阴经和三阳经的总汇,小腿内侧为肝、脾、肾三阴经,外侧为胆、胃、膀胱三阳经,对人体来说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过早穿单鞋。
主要是捂肚脐,肚脐又叫神阙穴,温暖此处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部位的保暖。露脐装还是暂时放在衣柜吧,现在还没到它登场的时候。
“寒从足下起”,四季的养生保健都应该注重足部保暖。《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中医理论认为背部属阳,而贯穿整个背部的督脉又被称为“阳脉之海”。后腰又为肾之府,胃肠道不好的人,以及肾阳虚的人,千万不要急着把低腰裤穿起来。腰细虽美,也不能露得太早。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里侧。神门穴可以说是“春捂第一穴”。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人的心脏主管全身的血脉,而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原动力所在的穴位,有强化各脏腑,特别是保护心脑血管的功能。除了避免该处受寒之外,按摩此穴位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大家随时都可以用拇指指端点按神门穴,力量无需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中国有句古话叫“神仙也怕脑后风”。这表明,人们在春天一定要把脖子,尤其是脖子后面捂住,所以春捂还要捂住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也很容易被风邪侵袭,因此可以围上围巾多加保暖。
神阙穴即我们平时说的肚脐,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可经常在肚脐热敷。
春捂还要捂好“肾俞穴”,该穴位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腰部酸软怕冷。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可以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
“春捂”还要保护好小腿外侧,有的人在天冷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可以热敷位于小腿的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的阳辅穴。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如感冒、消化不良等,会在冷空气到来之前捷足先登。因此,“春捂”的最佳时机应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内为宜。
研究表明,15℃可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不加衣物,当昼夜温差大于8℃时,就需要进行“春捂”。
医学家发现,春季气温回冷时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也要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需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
春捂的目的是顾护身体的阳气,除了衣着方面,饮食的“春捂”也很重要。春季适宜进食一些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韭、葱、香菜等。生冷之物应少食,早春饮茶应饮用一些性质温和的茶类,如红茶和黑茶,以免损伤脾胃之阳气。
以上是顺应天时而健康养生的“春捂”内容,对一些平素就手足冰冷,遇寒后易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胃痛,甚至出现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的人,还应有加强版的内容。
临床上,有许多关节疾病都和初春受寒有关。有的患者冬季总穿露肩装,得了肩周炎。此外,膝关节疾病和颈椎病的诸多发病原因中,也都有保暖不当的影子。要注意保护好肩膀、膝盖、腰椎、颈椎等全身重要关节,不能让风直接吹到这些地方。
中医认为“血遇寒则凝”,寒冷刺激会令血管收缩、痉挛,增加心脏负担,容易成为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
女性的很多疾病都可以归结到气血瘀滞上来。而影响气血运行的,外界寒冷刺激是重要的一方面。痛经患者、平时手脚发凉的女性尤其要多加注意。
这些女性往往有脾胃虚寒的问题。因此,患有胃炎、胃溃疡的女性此时要避免寒冷刺激导致疾病急性发作,出现腹痛等症状。
“欲让小儿安,需带三分饥和寒”。对于部分小男孩或者青壮年来说,对春捂的需求可能不是很大。作为家长不要强行让孩子多穿衣服。
如果小儿整天处于过度保暖的状态,会导致其缺乏锻炼的机会,影响身体耐受力的形成,反倒容易生病。
总的来说,春捂的精髓即是根据天气变化和自身素质适当“递减衣物”,以保护初萌的阳气。体感以自觉温暖、不出汗为宜。
标签: #春季养生应顺应天时春捂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