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习领袖,学校领导扩大的职能主要聚焦于对学校教师及其教学的管理。作为学习领袖,学校领导应该在与其他学校、社区、组织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具备超越学校范围的领导力。
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未来教育将会是什么样?上大学、学技能到底哪个更重要?家庭出身、教育跟成功到底是什么关系?阅读对教育到底会有什么作用?
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发布的教育发展重要报告、教育决策咨询报告、教育公报等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了全球教育发展的十大最新理念和趋势。
欧盟正式通过了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即《欧洲2020:智慧、可持续与包容性的增长战略》,这是继《里斯本战略》到期后,欧盟的第二个十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欧洲身处转型时期、欧洲各国需要摆脱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构建“智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的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框架,明确了欧盟未来十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
新战略将教育和培训视为欧盟未来发展的核心,视为实现“智慧增长”和“包容性增长”、帮助欧洲各国摆脱危机的关键。
新战略特别强调,“必须做好教育、培训与终身学习方面的工作”。作为实现核心目标增长的支撑,欧盟还设计了七项行动,涉及创新、教育、数字化、就业、产业、能源、反贫困等方面。
2011年4月,世界银行集团推出了《世界银行2020教育战略-全民学习:投资于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发展》,对未来10年世行在教育领域的关注重点和实践动向进行了规划,提出了“全民学习”的战略新愿景。
世行认为,“全民学习”是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增长和减贫的关键,面对全球教育面临的挑战,未来教育的目标应从促进“全民教育”转变为促进“全民学习”。
“全民学习”意味着确保所有儿童和青年不仅能上学,还能掌握他们拥有健康、有成效的生活并获得有意义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面向全民学习”的新理念和新目标将“学习”概念提到了一个比“教育”更加宽泛的层面,拓展了教育的时间观,也将教育延伸到了新的空间维度。
2011年经合组织发布的PISA2009结果报告,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正强烈影响其教育成功。
经合组织用“经济、社会和文化地位指数”来测量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该指数根据学生提供的有关其家长的教育、职业及家庭财产信息得出。
报告显示: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相关的成绩差异在所有国家都非常明显。平均而言,经合组织成员国中,14%学生的阅读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而在匈牙利、保加利亚、秘鲁和厄瓜多尔,超过20%的成绩差异可以由其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解释。
在经合组织成员国,来自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更优越(收入最顶端的七分之一)的学生成绩,比普通家庭的学生阅读平均成绩高38分;而在新西兰、法国,富裕与贫困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高达50分。
当前,消除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努力方向,报告也发现,一些国家已成功减少了学生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对于学习结果的影响。
经合组织报告得出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政策内涵的结论是:真正影响经济及社会进步的是学习结果的质量,而不是现在各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年限”这一指标。
经合组织用对义务教育末期学生(15岁学生)“素养”的测评来评估基础教育阶段学习结果的质量。“素养”这一概念是经合组织的独创,“素养”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而是个人获取或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兴趣、动机、学习策略等。
同时,经合组织用“精熟度水平”来表示不同学科的测试成绩,即学生在某个领域(阅读、数学及科学)达到的素养水平。
二级被看作基准精熟度水平,达到该水平,表示学生拥有能够有效并成功参与未来生活所需的技能;五级及以上水平被看作最高精熟度水平,这些学生将处于全球知识经济竞争的最前端,达到该水平的学生比例是一国未来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此外,经合组织还特别强调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教育及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够成功所需的一项核心技能。
经合组织报告显示,整体而言,将世界划分为富裕、受过良好教育的国家与贫穷的国家这种教育极差的国家二分法已经过时了,尽管人均GDP与教育成就之间存在相关,但是人均GDP只能解释各国学生平均成绩差异的6%。
其余94%差异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即当达到一定的教育支出门槛后,相同富裕程度的国家利用不同的政策杠杆、通过不同的资源分配策略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教育结果。
在国家层面,提供给学校更多钱不一定能提高学生成绩。真正起作用的不仅仅是资源数量,而是各国如何进行投资,以及是否成功将这些资源指向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
而在学校层面,更多经费也不会自动转化成更高的学生成绩。同样,研究发现,教师质量比教师数量更重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2009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公报》、世界银行发布的《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促进东亚技能与科研增长》报告、欧盟发布的《支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现代化议程》报告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增长点”。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本国的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走国际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道路,提升本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二是高等教育机构同企业合作,协同研发,创新技术,既能提升高等教育机构的社会声誉,又能促进教学,有利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2011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促进东亚技能与科研增长》报告认为,在日益开放和一体化的全球环境下,技术工人和科技能力的增长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检验标准。
高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明显,高等教育机构不仅帮助培养劳动力的认知和技术技能以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富有竞争力,同时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研究的引擎,能够带动创新、创业和生产力的发展。从此意义上讲,高等教育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所带来的技能与研究,是保障经济增长的两个推动器。
报告指出,作为为当前和未来劳动力市场提供高质量技能的供应者,一个有效的高等教育系统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的结构并且通过提供技术、生产力和竞争力,让企业家、管理者及技术工人有最好的表现。
这些高等教育系统也可以通过进行研究来提高国家的技术能力、支持技术转化,并给工人们提供创新所需要的技能。而技能和研究可以在长期的调整和累积之后带来生产力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丰富国家的经济结构。
2012年5月,经合组织发布的《更好的技能、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技能政策的战略方针》中提出:“技能已成为21世纪经济的全球货币”,人们可以使用他们的资格和能力作为“共同的货币”,在国家之间和不同工作之间自由流动。
技能战略指出,如果没有对技能足够的投资,人们就会游走于社会的边缘,技术进步不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国家再也不能在一个日益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社会进行竞争;技能差的人面临更大的经济不利的风险、更高的失业率和对社会福利的依赖;技能影响人们生活和国家福祉的方式远远超出了通过劳动力市场盈利和经济增长计量的范畴;技能对于消除不平等和促进社会流动也很关键。
欧盟于2010年12月发布的《布鲁日公报》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两个核心目标之一是应对更广泛的社会挑战,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
公报提出要对弱势人群给予特别关注,使那些处于危险或排斥边缘的个人和群体,特别是低技能和无技能的人、有特殊需要的人以及老年人获得平等的培训机会。
2010年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发布的《通向未来的桥梁:欧洲2002-2010职业教育与培训政策》报告,提出发展全面和包容、为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以及被社会排斥、处境危险的不同群体量身定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系统,通过使教育、培训和相关服务更容易获得和灵活以适应不同的学习需要和风格来促进社会包容。
2009年,经合组织发布了调查结果的分析报告——《营造有效的教与学环境——TALIS首次调查结果》,就学校领导力培养的目标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让学校领导逐渐从过去的“官僚化行政人员”转变为“学习领袖”。
作为学习领袖的学校领导,需要满足更高的期望、肩负更大的责任和应对更复杂的环境,学校管理必须超越微观管理层面,迈向更高层次的引领发展。
学习领袖的角色已经远远超越了一名行政管理者的角色,作为学习领袖的学校领导必须站在教育系统的最前沿,引领教育潮流和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学校也是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旗帜。
作为学习领袖,学校领导扩大的职能主要聚焦于对学校教师及其教学的管理。作为学习领袖,学校领导应该在与其他学校、社区、组织的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具备超越学校范围的领导力。
标签: #全球十大教育新理念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