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科学育娃格致论道·湾区上科学家们各抒己见!

aaron 15 0

  我个人认为科学教育是比较重要的,因为科学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科学方法、科学知识,还有科学精神。

  现在是一个科技发展很快的时代,平时我在家里面主要就是让她多了解一些跟科学相关的知识,当然也是根据她自己的接受程度,因为现在小孩读初中嘛,小学的时候就会给她买一些科学绘本之类的,初中的时候给她买了《十万个为什么》,她能够看并且能理解。

  因为我是从事古生物方面的,所以有些古生物的新发现我也会跟她说一下。就像我们去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一次性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了四篇文章,关于颌的起源,我们都知道人其实是由鱼演化而来的,现在研究表明,“从鱼到人”演化与颌的起源有很大关系,颌的起源被称为脊椎动物进化史上最为重要和意义深远的一次演化事件,它的意义在于以前动物是被动滤食,但有了颌之后,它就能够主动去捕食,为物种生存扩展出了很多空间。

  说起育娃的话,我的经验是不足的,因为我只有一个娃,虽然这个娃还算挺成器的,但是只有一个,不具备很大的代表性。

  不过说起育种的话,我就比较有发言权了,因为我做过那么多育种,荔枝杂交荔枝,龙眼杂交龙眼,龙眼杂交荔枝,以及荔枝杂交龙眼,都能培育出来一些好的品种。从育种的角度来讲的话,父母本的选择与配合是很重要,比方说在人类上,我们很清楚一点,近亲不要结婚,要不然生出来后代可能会退化;远亲,或者是混血儿就会具有天生的杂种优势。

  所以在动植物杂交育种中,我们有一句话说“爹错,错一个,娘错,错一窝”。那么做荔枝,龙眼育种为什么能做好的东西呢?我是觉得爹也没错,娘也没错,所以整窝都会比较好,是吧?所以这个是从先天来讲,父母本一定要优秀,要互补,还有就是要各有所长。

  那么小孩培养出来之后,生出来之后,其实后天教育肯定很重要,除了综合的素质教育之外,我觉得要善于扬长,而不要去补短,实际上,补短的话,很难把短处补成长处,但是如果扬长,可以把他的长处变得更长。比如说他具有数学的天赋,你却强行要他把英语学好,他本来是体育很好,结果你非要让他去唱歌,那可能就有点难了。所以一定要发现孩子的潜能,就像张兴利老师说的,超常儿童,超常在哪里,我们把这个“超常”的特长培养得“更长”,用他的兴趣来培养他的优势,那这个孩子一定是有用之才,甚至是大用之才。

  我是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大家肯定会觉得我特别擅长科学育儿。但我想先说明一点,知道是一回事,实际上做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当你了解这些育儿方法后,你知道方向是准的,就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至少不会走歪,只要确保在前行就可以了。

  我特别认同刚才刘老师所说的,以长带短这样的一个方式,我们不否认先天的遗传,同时也非常强调后天的教育。基于刘老师分享的“补短不如扬长”,我想再补充一个技术层面的观点——当我们以长促短,就是长板带动短板的过程中,其实要非常关注“长板”,它是怎么变长的,问一问孩子他擅长的方面,在这过程中,你觉得你花了多长时间,你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在这个过程中,假设“短板”是存在的话,这些经验就可以迁移到短板里面,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系统。

  家庭教育的过程中,“身教”优于“言传”,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我比较自信的就是我的孩子不会走歪,因为我和他爸都是比较兢兢业业、正直的人,不在我们说了多少,而是我们做了多少。

  我有两个小孩,大的马上要上初中,小的这个开学上三年级,年级都比较小。说实话,我教育大学生和研究生的经验远比教育小孩的经验要多得多,如果你让我带一个20多岁的研究生,我估计对他未来的职业发展,怎么样培养他,还有一点经验的,但要说怎么样指导大家教育小孩,说实话,我真的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也不敢随便在这里妄言。但是我刚才听几位老师的分享,我自己也在学习,有很多收获。

  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观点,是我父亲的教育观。我爸说教育小孩,如果只有严,没有爱的话,它只会带来恨,这个恨不会因为你是父子或者是母子而消怠,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网络上很多新闻,说父辈与子辈关系非常紧张的,甚至会引起激烈的对抗、冲突,到最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仇杀事件,这种两代人之间的冲突不会因为有血缘关系而得到缓解。听了这话之后,我深受启发,我也在学习怎么样做父亲,我觉得对小孩,首先要让他感受到爱,不能口头上说“我是为了你好”,谁也不会听的。我们当老师这么多年,要是跟学生说“我是为了你好”,学生只会觉得你一天到晚啥事不干,就知道“画饼”,他们都是成年人,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而小孩,虽然你觉得他很小,但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思考,所以我觉得第一步,你得给他足够多的爱,让他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然后我希望大家能够去平等交流,因为有时候我作为父亲,看到父子关系非常紧张的那些家庭,不管是站在父亲的角度还是孩子的角度来看,对双方都是很大的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可能会持续影响很长时间。

  我只有一个孩子,是个11岁的小男孩。像刘老师刚才开玩笑,他说他育种比育儿更有经验,我觉得我对训练猴子比“训练”娃更有经验。我们一直在做训练猴子的工作,所以是有心得的,毕竟我在没娃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训练猴子了,等有娃了之后,我发觉当娃娃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其实有很多跟猴子共通的地方,其中有一点特别相同的地方,我们训练猴子的时候,如果一上来你便给它一个很难的任务,它很快就会罢工不干,猴子它做什么事情都一定得有奖励,你需要给它一点成功的希望,比如说给予奖励,它才会干。

  我后来发觉育娃也是这样,如果你教娃,一上来就给他特别难的题,他总是做不对,孩子很快就失去兴趣了,甚至会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所以像我有时候给我小孩辅导功课的时候,总是把辅导的难度控制在他现有水平之上那么一点点,孩子很大概率可以做对,但还是需要一些挑战,这样能让他有进步的空间,然后再把难度慢慢提升上去。我用这个从训猴中总结出来的小经验、小窍门,让我小孩的成绩维持在还不错的水平。

  每一位老师从自己专业的角度解读了“科学教育”,我觉得都非常棒。实际上作为老师,我们会带很多成年的娃,但是这些成年的娃,不同的时代也会有不同的特征,所以会看到做父母在路上,做老师,我们同样也在路上。所以这个过程中,一个需要爱,一个需要方法,还有一个是需要耐心,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跟他们相处,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机会难得,我在这里有一点小小的补充。在我们小的时候,老师上课叫我们重视数理化,用“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来教育我们,后来这么多年,我总结了一下,这句话好像不太对。

  实际上从小到大,特别是幼年、少年时期,有两门课比数理化更重要,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一门是语文,另一门是体育,特别是体育这门课,过去在我国不受重视,然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要用一辈子的,身体好的人,到了100岁还能继续做贡献,因此体育是极其重要的。

  而语文呢,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说话也好,甚至做梦说梦话,你要说好听的话,也离不开语文。所以我觉得语文、文字表达一定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如果这两门课能学好,学得比数理化好,那么它的价值会更加高一些。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同意这句话,因为读了大学之后,我还是觉得我的父母非常伟大,然后我现在有了博士之后,我还在期待我的孩子未来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他如果未来特别平庸,我会有点失望。

  但我觉得这句话可能它的立意是有道理的,可能就是说我们在成长过程当中,我们眼界会越来越宽阔,然后也会逐渐理解成长这个过程,比如说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情况,或者说站在一个家长的角度考虑,对孩子的定位是怎么样子的。

  所以我对孩子的期待,一方面我希望他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但是我另一方面也不会给他规划好的人生目标,我从他小时候就努力观察,找到他的特长是什么,把他的长处找到,顺着这个长处培养。我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策略,但他还是一个小孩,我觉得他未来的可能性很大,我能做的事就是能给他充分的自由,一旦他哪个方向有潜力,我会尽量帮助他在这个方向走,但我不会给他定一个目标,如果未来真的没办法成为出色的人,那我也会接受。

  实际上我也不太认同这句话。自从我当了父母以后,我就越来越觉得自己的父母挺了不起的,因为我的父母养育了三个孩子,培养成了两个博士、一个硕士,所以我一直还在向我的父母学习怎么育儿。

  “读了硕士觉得自己很平庸”,我更是不太认同这句话,从硕士开始,我就研究野生动物,研究长臂猿,虽然我本科是学经济学的,跨专业考研,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我越来越喜欢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我的人生是越来越精彩的。

  至于“读了博士,就能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我很认同刚才杨老师说的这一点,我现在孩子也很小,我不知道他未来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但我希望他有属于他自己的精彩人生。我希望我的孩子具备一些比较良好的品质,能够比较正直、善良、诚实、勇敢,也希望他成年以后,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价值,就是他能够认可自己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否则碌碌无为一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什么样的贡献。可能年龄越增长,会感觉到越空虚,我希望他能感受到被人爱,也能够有爱人的能力。

  关于希不希望他成为科学家这个问题,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科学家就是一个最好的职业。因为国家、政府会资助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既可以探索这个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又能做出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发现,这是多好的事,没有什么工作比做科学家更好了。

  在座的家长,如果你们家小孩有想做科学家,我是鼓励你们的,可以让他们去探索自己喜欢的东西,实际上对于思维还没成型的小孩,只要他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你鼓励他去做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在乎东西是热门,还是冷门,什么行业都会有非常优秀的人才。你越是追逐那些热点,最后就越可能淹没在众人中,一事无成。

  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接纳,一个是展望,或是期待。其实我也不会说觉得我父母很平庸,反而我认为他们真的很伟大。我父亲上到小学三年级,我母亲是没有上过学的,我们家有两个孩子,我读了博士,我哥上了师范,那个时候师范是最好的。他们可能没有刚才所说的“科学”(教育方法),但是一辈子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努力,对孩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够了”,而且还会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的父母一边在引导着、支持着,一边在以身示范着,这可能是最大的科学,也是最大的艺术,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去定义,接纳是好事,但是“平庸”要怎么定义,也许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

  至于孩子未来的发展,因为我是做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其实作为一个母亲来说,在不同的阶段对孩子是有不同的期待。比如说他在我肚子里的时候,我觉得他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就好了,接下来1~2岁还是希望他健康、茁壮地成长;3~6岁的时候,我希望他快乐,愿意去探索、爱提问等等,多做游戏,能达到这些我就觉得足够了;但是到现在,他的言语能力、社交能力,包括他的运动都很好的时候,我还希望他的学习能够更好一些。我希望他未来也能像他爸妈一样去做科研,因为我觉得做科学研究就是一直在探索新知,在这个过程中,永远不会感到枯燥,也不会职业倦怠,尽管慢性压力肯定是会有的。但有时候,不是说咱们设计好了,他就一定能够按照你的方向去发展,所以我现在最大的期待就是孩子会越来越好的。

  回顾我的成长之路吧,我一生中最得意的时光是什么时候呢?大概是高中阶段,我觉得我高中的时候读书好厉害啊,全班同学几乎都比不上我,我可能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那个,但是读了大学我才发现,其实在高中阶段我是一无所有的,除了读那几门课读得好一点之外,一点专业知识都没有,一点技术的活儿都干不了,所以反而是在大学,以及大学毕业之后继续读书,包括在工作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了更多的技能,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但即便说博士读出来,我也没有觉得自己是伟大的,或者即便我父母比较平凡,但我也没有觉得他们是平庸的。我觉得对我们自己也好,对于我们的后代也好,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自食其力,自己挣钱自己花,靠自己养活自己。

  第二步,就是应该争取为社会创造一些价值,创造一些财富,当然,创造价值、财富的话,有时候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做的事情可能被别人抢占了,有这样的事,明明是你的,但是排名的时候,你靠后了。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有句话说得很好“功成不必在我,但是功成一定有我”。事实上我觉得大家一定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平凡的人,做平凡的人,但是做一些有价值的事,也是我们常说的“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把事情做成功,这是最好的。如果能达到这个境界的话,可能德与才就匹配了,不然的话,期望很高,但事情做得不怎么样,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以我们说有德有才、有德无才、有才无德,还有无才无德这几种情况,我们争取做哪一种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还有,我认为我们需要修行,经历一些挫折,经历一些苦难,最后做成一些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不要去计较太多。

  其实我也很同意前面几位老师的观点,我想这个“平庸”它不是一个贬义词,说的是自己能力范围之内能够做的事尽量把它做好,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他以前可能只读过小学,或者小学没读完,但他能够把你培养出来,这已经是尽了他最大的努力了,我觉得这不应该用平庸来形容,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些有贡献的人。

  当然我们对自己的小孩也不要期望过高,因为很多小孩,他的水平,或者他的接受能力可能还是参差不齐的,有些是超常的,有些接收知识慢一点,但我们都要接受他,都要认可他,尽量把他往正确的方向引导,作为一个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我们可能就达到教育的目的了。

  实际上我们在带学生,或者说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过程中,也会逐渐意识到一个事情,就是人在每一个阶段,他的智力是有天花板的。但这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识到,所以说现在社会上很多的父母都非常焦虑,鸡娃,给娃报了很多班,希望通过培训班,通过好的教育资源能够让娃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体能、智能都是有天花板的,所以在这里我也想表达一下,就是说父母在给小孩子一个很高的期待,给他非常强大的压力,希望他进步的时候,要适当地思考一下,这个知识强度或密度是不是已经超过了他的能力天花板了,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休养生息的时间。也许有一天,孩子的智力或能力,随着他的成长提高上来了,那个时候他的学习效率远比家长拔苗助长来得更高一些。

  关于是否会让自己的孩子从事科研这项工作,我想各位老师也给出了一个答案就是当科学家真好,我也非常认同。在我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跟他讲科学的新发现,虽然他不是很懂,但有时候他会跟我说“妈妈,我发现你在讲科学的时候会闪闪发光”,所以科学真的会让一个人快乐。如果你的孩子将来对科学有兴趣,你可以鼓励他,若他确实没有兴趣,他想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那么你也应该很好地鼓励他,因为任何一条路都可以通向成功、通往快乐。

标签: #谈及科学育娃格致论道·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