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被指“爹味过重”女性主义不应被刻板定义

aaron 13 0

  该自媒体博主表示,《漫长的季节》展现了男性的痛苦和伤痕,但女性的痛苦则被湮灭在了背景板里。文章发出后,网友很快分化为两大阵营。赞同者表示,这部剧里呈现的依旧是男性视角偏见下的女性,在女性意识觉醒的当下,这种“凝视”女性的大男主剧应当予以。而反对者则表示,该剧讲述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男权社会里女性的挣扎反抗,“爹味”的存在是为了还原时代特征,何错之有?

  笔者认为,试图以女性视角解读剧情本无可非议,但对女性主义的刻板定义有失偏颇。客观来看,《漫长的季节》的男性角色中,王响作为“爹”的前半生是失败的,龚彪“不靠谱”,“不负责任”的性格缺陷也是贯穿始终的。相反的,饱受诟病的黄丽茹在事业上却展现出独立女性的一面,后期黑化的沈墨也展现出了女性的抗争精神。但是这些闪光点却被忽略了,而黄丽茹的“浪”,沈墨的黑化和个别时候的“恋爱脑”却都成为了“男性凝视”的证明。

  到这里我们不禁疑问,如果说这样立体的形象都展现不出女性主义的光辉,那么女性主义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对女性主义的印象往往停留在独立、强大、事业心、不能依赖别人等等标榜“独立女性”的标签上,仿佛成为完美的成功女性是脱离“男性凝视”的必要条件。可事实上,这些都是我们的刻板印象。不久前,因一场与北大学生的对话而为人熟知的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是这样定义女性主义的:“追求自由的思想,只要自由自在地活着,怎样都可以。”这并不是一个标准化的定义,而是在试图告诉我们,女性主义本不需要被定义。无论是成为事业上的成功女性还是成为一位好妈妈,都是个人的选择,女性主义本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也需要我们包容性地去理解。

  所以说,“强大”“独立”这些被打包塞给女性主义的标签其实只体现在部分女性的身上,而更多的女性都在通过她们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自我的女性主义。她们不必活成社会期待的样子,正如《漫长的季节》中的女性角色也不必活成我们所期待的样子。她们可能不完美,但她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这就是对女性主义的一种多元化的诠释吧。

标签: #《漫长的季节》被指“爹味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