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汉子”与女性主义的理论危机

aaron 30 0

  毋庸置疑,女性主义理论所开启的,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个愈加文明的两性文化,一个更具包容的性别空间。

  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对于女性的称呼突然变得多元起来:“女汉子”“软妹子”“萝莉”“御姐”“女王”……有直爽仗义的类型,有温婉柔顺的表意,有成熟大气的风度,有甜美可爱的路线,在“女性特质”的命题之下,从来未曾出现如此多的可能与选择。

  看上去这意味着女性主义的某种胜利。多元文化主义宣称,无论男女,个人的性别气质,乃至性取向,都不应该被绑架在男性∕女性这样单调而僵化的概念之下。毋庸置疑,女性主义理论所开启的,在任何意义上,都是一个愈加文明的两性文化,正是通过女性主义理论的发展,我们得以认识到,所谓的性别,所谓的女人,并非是一件生而如此的事情,与其说“生为女人”是先天决定的生理特征,不如说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建构物。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性别特征,都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塑造物。更为重要的是,基于这样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女性主义突破了其字面的限制,打开了更为激进的维度,获得了在广泛的社会政治空间驰骋的可能。

  从这个视野上看去,“女汉子”的出现是饶有意味的。“汉子”本是男性的专属称谓,冠以“女”的修饰,彻底改变了这个词语的内涵。据说“女汉子”与“软妹子”对立,形容的是这样的一种女性:她们行为举止多不拘小节,性格开朗直爽,心态积极乐观;更重要的是女汉子们能扛起责任,内心强大,在工作中果断冷静,能像男人们一样去战斗,甚至在竞争中超过男人。她们不会撒娇,性格大大咧咧;不喜欢化妆,与男人称兄道弟;她们头脑灵活,独立自强、个性显著。很显然,女汉子代表了一种新的女性特质:在工作中与男人竞争,在社会生活中与男人合作,肩负压力,接受挑战,女汉子们可以和汉子们一样,有情有义有担当。

  当代性别理论发展的一个困境在于,当理论家们一心强调性别身份的“被建构”时,当理论家们千方百计为多元性别文化争取合法性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男/女两性最基本的生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性别身份的发展塑造,那么理论如何面对两性在生理上的巨大差别?如何安置男女不同的生理机能,在形塑男/女性别身份中或大或小的作用?

  从历史发展来看,也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不倚重体力、精力等男性生理优势的时候,对女性的尊重,女性广阔社会空间的获得,才是可能的。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各路女性主义理论都忽略了生理差异这一显然更为基本的两性命题,因为女性主义登上历史舞台的条件,恰恰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第三产业支柱性作用的凸显,使得越来越多的工作机会和岗位,并不倚重于身体健壮、力气过人的男性。同时社会福利的显著提高,家政劳动的全面市场化,都为女性地位的崛起,把女性从家庭空间中解放出来,提供了历史机遇。女性主义政治斗争所取得的成就,女性主义理论所获得的思想张力,都勾连着这一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

  同样在今天,女性主义理论面对的各种挑战,女性主义斗争的焦点,批判的策略,都在随着社会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发生着变化迁移。就社会现实来说,政治平等、同工同酬,至少就法律意义来说,已经获得了保障。尊重女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进步的“政治正确”,一种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接受的文明共识。但是另外一方面,针对女性的职业歧视,性别暴力,无论或显或隐,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就业季里,女大学生找工作难,正在成为新的求职焦点。另一方面,男性的社会压力也变得空前沉重,有房有车、养家糊口成为男性青年必须具备的求婚条件,今天中国城市男性所背负的巨大重任。事实上,男女两性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埋单者,社会提供的职业空间越来越小,在求职难的情况下,女性不得不从日益拥堵的社会空间转向家庭空间,更直白地说,女性将这种生存压力转嫁给了男性。

  另外一方面,今天女性遭遇的职场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时至今日,女性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并不比男性差,大多数女性毕业生所遭遇的歧视,更多是一种功利主义的现实考量,它来自于现实利益的权衡,成本收益的精打细算:女性必须承担生育、哺乳的重任;出于安全考虑,女性职员外地出差、深夜加班多有不便;另外家务劳动、照料家庭也容易使得女性在工作上懈怠。正是在这种功利的考量之下,有男人不选女人,在女性竞聘者中优先选择已婚已育者,成为大多数用人单位,甚至是女性主管领导的现实抉择。

  在这个意义上,当代女性主义显示了空前的批判危机,因为女性主义理论更多强调社会文化对于女性身份的建构,将女性的生理性别进行了悬置乃至消解,拒绝回应男/女基于生理差异所产生的优劣势。今天女性遭遇的职场歧视,其实很多出自女性生理特征在职场上的“短板”。女性群体在面对种种不公正的时候,除了谴责用人单位,敦促政府保护权益之外,缺少真正的思想批判力。

  所以“女汉子”这个称呼的进步性,这个词语显示了性别多样重组的空间和可能。女汉子们不是扮装出演,不是对既定性别秩序的僭越与骚动,女汉子们承认并且意识到了,男/女两性最基本的生理差异,她们不是扮装成汉子,而是愿意或者说是不得不承担和汉子们一样的劳动与责任,即使没有和汉子们一样强壮的身体,她们也必须像男人一样去战斗,这既是一种自身的期许,事实上也是认识到了自己与男人的差异。不妨体会“女汉子”与我们熟知的“女强人”的差异,对于身体差异的重视,对于男性气质的借重,是一个可喜的新的斗争策略。

  在“女汉子”的流行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女性主义的斗争焦点,女性主义理论的批判方向,并非仅仅针对男权沙文主义,而是必须朝向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鼓吹的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的文化逻辑。

  恰恰在这个危机的时代里,我们要回到马克思所开启的重要的思想篇章,他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这同样也是今天女性的命运。

标签: #文化女性主义理论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