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安家庭三部曲中最巅峰的一部。于1994年出品,讲述了一位每周末等待三位女儿回家吃饭的退休厨师,面临的家庭问题与两代人的代际冲突。影片还表达了老人在老年之后的个人追求和影片中主人公们的个性解放。
食欲和是人与生俱来最基本的欲望和本能,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放纵和克制之间找到平衡点。笔者在看完电影后,久久无法敲定自己对影片的看法。导演李安并没有将饮食和男女之情大肆渲染,也没有极度煽情或者针对性的叙述故事中的生死别离。他借助了隐喻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变化,沉稳而又平和的叙事节奏,客观的让观众多角度对影片内核的了解。
导演李安成名之前,曾经在家经历了6年漫长而无望的等待,这六年老婆负责赚钱养家,李安则负责煮饭、带孩子和料理家务。在中国他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男性回归家庭的代表。这也奠定了他之后为什么能拍出如此优秀的家庭三部曲题材电影。
李安让人称奇的是将中国文化中平衡与和谐,西方文化中的冲突与释放,完美融合和呈现出来。在家庭三部曲中李安选择了三个隐喻来分别对应影片的主题。《推手》选择了太极;《喜宴》选择了结婚;而本次我们所讲的《饮食男女》则是运用了饮食来暗示。
《饮食男女》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家庭。传统的戏剧结构,导演将人物内心和外界现实冲突拿捏的恰到好处。
每个人物形象都极具戏剧性和冲突性,大女儿看似最稳重传统,最后却闪电结婚。二女儿家倩是一个刚强独立的女强人,也是最叛逆的一个,但最后却是唯一一个留在父亲身边的。小女儿家宁,单纯乖巧,却在大学就怀上了孩子,最后早早结婚。
最大的冲突是设在二女儿家倩身上的,父女关系不和谐,家倩从小耳濡目染梦想当一名像父亲一样的大厨,然而父亲却将她赶出厨房。去前男友家里做菜,对菜品的烹饪手法和研究充分表明了家倩厨艺的精湛,导演在这将父女之间的冲突最大化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人物的前后形象发生无法预料的变化时,李安恰达好处的将这种戏剧性以完美的姿态呈现出来,观众不会觉得突兀,甚至会觉得这些人物内心的变化都在情理之中。
李安导演的御用父亲角色,依旧由演员郎雄饰演的父亲(老朱)。他是一名精通川、扬、潮、浙菜的顶尖大厨。手中的食材可以花样百出,任他雕琢,但家中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儿,却让他有些束手无措。
每周日四人必回的家庭夜宴,老朱都会精心准备一桌色香味美的饭菜等着女儿们回来,这也是唯一维系家庭关系和联络父女感情的渠道。影片中父女之间的感情就是许多中国家庭的缩影,欲说还休却无法吐露彼此内心真实的想法。
在三个女儿当中,二女儿家倩是导演塑造性格最突出的一个角色。老朱家没有儿子,在三个女儿中,家倩的性格最为刚强,也最为独立自主。所以老朱无形之中也将家倩当作儿子来看。
在中国的传统中,重视传宗接代是汉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而影片中老朱因为没有儿子,相当于中国传统中的无后。所以他二女儿家倩赶出厨房,并且在她身上寄托了很大的希望,以此来弥补自己无子的缺憾。
自从父亲将家倩赶出了她最热衷的厨房,家倩就对父亲颇有意见。就像家倩自己说的:从来没有人问过我,领不领这个情,可见她对父亲是存在埋怨的。
她无时无刻不想离开这个家,但买房被骗,姐妹接连结婚怀孕,父亲悄悄去医院检查,又又叔叔去世。这些事件的接连发生,让家倩终于注意到父亲的孤独与无奈。
影片的最后导演点睛之笔,将整部剧饮食男女的中心思想贯穿。三个女儿长大成人,都到了结婚出嫁的年龄,父亲的压抑和孤独就如同那渐渐退化的味觉一样。当自己终于鼓起勇气追寻自己的生活时,那失去已久的味觉居然回来了。
正如片中老朱所说:其实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个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
最后老朱挨个目睹女儿们追求自己的生活时,他也鼓起勇气说出了那段晨昏恋,搬离那个守了一辈子的家之后,却奇迹般的恢复了味觉。都印证了那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难!
从传统伦理到现代,饮食男女,在影片中的每个主人公都迎来了角色的内心转变。大女儿和小女儿的戏剧化婚姻;二女儿在完全现代的生活中,最后选择了家庭的回归;老朱摒弃掉传统伦理去追求自我。家庭的解体和重构,也象征了中国传统思想受到西方思想新浪潮冲击后的改变。
1991年的《推手》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他在家庭元素之外,还加入了中西文化冲突。老朱和美国媳妇对于中西文化的交锋,一个热爱中国菜的油烟气息,一个却是用着烤箱,自此家庭内部矛盾展开。
儿子在美国妻子和中国父亲中间夹着,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为了维持家庭,最后儿子选择将父亲送进老年公寓。这个决定也直接瓦解了父亲对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的传统思想。
不过随着故事和人物内心的变化,父亲渐渐理解了美国式民主,而媳妇也喜欢上了太极。这应该也算是中西方文化某些层面上的融合了。
在1992年后,李安推出第二部家庭片《喜宴》。同样是以家庭关系作为主线,这次他在里面加入的是同性恋关系。中国的传统伦理和西方同性恋取向问题形成了又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中国传宗接代的思想深入骨髓,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当儿子的同性恋取向被父亲知道,这里就出现了延续香火的冲突。但在结尾父亲在安检时举起的双手,无疑是对家庭和中西文化差异的妥协。
李安用他独特的手法,将我们认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巧妙的弱化处理,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达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就像《饮食男女》中,李安将家庭伦理和两代人之间的冲突完美融合在一起,让观众看到了最温情的和解。
李安以家庭关系作为一个载体,以父子和父女情作为切入点,通过亲情的冲突和和解,将家重新解构再重组。家庭传统伦理和现代冲突的组合,将中西文化差异深刻的表达了出来。其内核是希望不同的文化能够被互相理解,达到平衡和包容的状态,让冲突变成融合。
话剧《雷雨》也是以家庭作为故事主线。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日积月累的恩怨和家庭矛盾纠葛,这些矛盾都在一个雷雨天爆发了出来。
与之不同的是《雷雨》更加偏向于封建传统,《饮食男女》在讲述传统伦理家庭时候加入了现代化冲突,让整个故事更加具有通俗的魅力和戏剧性。
饮食男女,人之本性。饮食指食欲,男女指。食欲和对于人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无论是哪一个,都和我们密不可分。
在中国传统道德伦理中,父母追求黄昏恋和老少恋的少之又少,而西方国家则恰恰相反。老朱在结尾决定宣布自己的老少黄昏恋时,正是对中国传统家庭理念的颠覆。也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这一人性最基本的本能诠释了出来。
当我们碍于传统的礼义廉耻和身份时,刻意去克制自己的本能(欲望),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不再平衡。
就像《饮食男女》中,大女儿压抑内心,造成多年都未恋爱;二女儿热爱的厨艺被父亲扼杀,所带来的只是父女之间不可逾越的隔阂;老朱因为身份原因,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却失去了味觉。
如果克制了男女欲望,那么家庭一定无法维系,也不会和睦。无论男女老少,都有自己内心的需求,只有遵循食色性也的本能,才会让家庭更加和睦温馨!
标签: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