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健康产业新变局五大领域跨界延伸中医食疗成主导地位

aaron 15 0

  “对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让中医药加入食品“朋友圈” ,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和产业链......”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就推动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可以看出,无论是由于政策的进一步放开,还是因为药食同源等中药材本身的多元使用特性,相关医药企业和产品都有望迎来新一波的机遇。

  随着我国推动“健康中国”战略,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正迎来“新风口”。以药食同源产业为例,相关数据显示,与之相关的市场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我国一些地方也对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积极探索,依托当地丰富的中医药资源,不断推动“中医生活化”和“生活中医化”。

  食疗药膳“寓医于食”,常用于人们病后康复和日常身体调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从“想要吃饱”转变为“吃得健康”。通过药膳“治未病”、减轻病痛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受到不同年龄群体的喜爱。

  2013年,我国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药食同用中药材的种植及产品研发与应用,开发适合当地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保健养生产品”,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药食同源等中医药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成果,“药食同源”食疗产品的安全有效使人们逐步由依赖药物转向食疗。截至2019年,全国保健品市场,包括“药食同源”产品产值已达3000亿元以上,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

  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强盛,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传播,尤其是中医食疗疗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疗效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

  药食同源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实践。日本的“药食一如”说强调食物与药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具有功效的饮食可以维持身体健康,这种理念深受日本民众的接受与崇尚。

  同时,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将植物药纳入药典,开放对混合物的认可,使得中草药在美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而我国作为全球主要的中药材原料供应国,在药食同源产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欧洲,德国、瑞士、英国、法国等国家联合成立了欧洲植物疗法联盟,推动草药类功能性食品在欧洲的认可与发展。日本、韩国、新加坡及东南亚其他地区也与我国有着类似的文化认知,对药食同源养生观念有着共同的认同,药食同源产业在这些地区基本实现了同步发展。

  药食同源市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与支持。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推动药食同源目录的试点与认定工作,旨在通过高值化开发与利用药食同源资源,推动新时代健康产业的发展。

  据统计,自1987年以来,有关部门已陆续更新了至少六版药食同源目录,目前已纳入超过100种中药材。这些举措促进了药食同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推动了健康产业的繁荣与创新。

  新时代,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要在“中医药+”产业融合上多做文章,促进中医药产业跨界延伸。可重点把握以下领域:

  二是“中医药+健康养生”融合发展。鼓励和培育社会力量创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推进中医药健康养生产业发展。

  五是“中医药+健康旅游”融合发展。依托生态资源和中医药资源,开发以中医药种植基地,打造健康旅游产业链。

  以上重点把握的五大领域,其中“中医药+食品”的领域在现在大方异彩,一些食疗馆推出的中药食品也各具特色。以中药材与食材相结合,既美味又养生。这些中药食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饮食选择,也为中药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起源于1998年有老字号的陈农夫,近年来推出的“把病房变为厨房,把药疗变为食疗”的理念受大众追捧,食疗是以中医药和食物为原料,即“药食同源”,经过烹饪加工制成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变“良药苦口”为“良药可口”。它“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

  因人而膳、因地而膳、因季而膳,坚守人类的“健康”防线,是药非药,是食非食,不是“药物”,却比药物更温和更有效果。17年的研究,创梦24年,把中医食疗融入一日三餐,只需要一日三餐好好吃饭就能健康养生,跟健康做加法,做到少生病,甚至不生病,才是平等的健康。

  只是让老百姓换一种吃法,在花同等的消费时换个健康饮食消费观念,选择中医食疗,就可以减少疾病机会,减少躺在医院的机会,减少去花冤枉钱养生的机会,减少远程医疗的机会,减少因病致贫的机会......

  吃饱吃好不是小事,而是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农夫哥以自身承载的社会责任感,致力于让国人的每一餐都成为滋养生命的健康源泉,将中医养生理论融合现代营养学,让“舌尖上的健康”随时随地进入寻常百姓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标签: #中医食疗的起源历史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